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低碳達人】暖化,不只是冠冕堂皇的名詞

                   專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張楊乾
【採訪撰文╱朱容靉】

攻讀暖化議題的緣起
綽號阿乾的張楊乾,當過記者,大學研究助理。由於姐姐大學唸的是新聞系,極早就開始接觸報導文學,其中包括像是楊渡寫的《走過傷心地》、楊憲宏寫的《受傷的土地》等環境公害的議題最為關注,這也讓他決定唸政大新聞系。在新聞系時也持續對環境有關注,也曾寫過像是中壢市垃圾大戰及九二一震災重建等環境議題。
後來,某次他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一幅照片,�面是一個島國的小孩躺在碧海藍天之中,而標題卻是寫著我國友邦吐瓦魯即將被海水淹沒。這張照片啟發了張楊乾對於全球暖化的興趣,並開始接觸相關的資料,而在他有機會可以出國留學時,選擇攻讀暖化相關的系所。
張楊乾提及唸書時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環保,不要提那麼多冠冕堂皇的名詞,它其實就是人類求生存的故事」。當有錢人在享受化石能源的同時,暖化所造成的後果卻往往是窮人所承擔。舉例來說,像美國卡崔娜颱風來臨時,州政府已經要民眾撤離,整條高速公路擠滿有錢人的SUV車,但窮人或是沒有錢可以走,或是輕忽了颶風的風險,結果造成這麼大的死傷。這就是德國學者貝克所提的「風險社會」�,窮人會比富人來得易受災。

環保,就是生活
的確,暖化不光只是冠冕堂皇的名詞,海平面上升,它帶來的是整個氣候及生態的劇變,從颶風、乾旱到登革熱,這些都再再影響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來,環保團體開始更為積極地推廣環保生活的理念,逐漸有具體成效。像主婦聯盟長期推行廚餘回收、荒野著重在自然體驗、環資強化國內環境資訊共享等。至於個人如何真正落實節能減碳的生活呢?張楊乾說,綠色消費者運動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台灣目前有機產品的市場也逐年擴大,但若能同步帶動節能商品或環保商品的通路,對整體社會的能源成本而言將會大幅下降,自然也對減緩全球暖化是有助益的。
張楊乾提到,個人碳足跡的計算,則是另一個方式提醒自己在行為面是否也能作出改變,以對地球較友善的方式居住在這顆行星之上。所以不論是待機電力的減少,無謂用電的損耗,減少食用紅肉,其實都對減緩氣候變遷是有幫助的。國際能源署(IEA)曾統計,如果全球民眾能都由使用端節能,至少可以減少1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我們絕對不要只把減碳的責任推給台電或台塑,消費者的個人力量應該才是最令人畏懼的。
在暖化的威脅來臨後,大家也都在朝節能減碳的方向發展,期待能喚起大眾對全球暖化的重視,更能具備節能減碳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提早因應,政府不提早編列預算,許多我們現在作的事如加高兩百年洪峰的堤防,暖化後也只是丟到水�頭而己,且會花費更多的經費在救災及重建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