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造林 8年種6萬公頃

節能減碳是世界趨勢,更能創造就業機會。

農委會決定全面擴大造林,8年內要在平地造林6萬公頃,今年先投注28億元實施造林補貼,全台造林4750公頃,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參與平地造林者第一年可領取每公頃21萬元的高額補助。

林務局更要在嘉義、屏東、花蓮籌畫三個1000公頃的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明年起逐步開放,民眾想赴森林遊樂區遊玩,再也不必長途遠征山區。

農委會今天宣布,綠色造林方案與小地主大佃農、農村再生計畫,共同列為農委會今年三大政策方案,也是馬英九總統「愛台12建設」的第八項建設,主要推動全台灣的平地造森,第一階段先達到4年3萬公頃的目標。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說,今年是綠色造林加強推廣年,政府將投注28.1億元,規畫執行平地造林4250公頃及山坡地造林500公頃。農委會更要大舉提供獎勵金,鼓勵地主參加,不論山坡地或平地,地主都可取每公頃20年合計60萬元的造林獎勵金,第一年就能先領到12萬元。

因農地原是農民獲得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農委會將對平地造林者,再加每年每公頃9萬元的造林給付,20年合計180萬元。凡參與平地造林者,20年每公頃最多可獲得240萬元補助,第一年就有21萬元。

為避免發生平地造林與糧爭地的不良影響,林務局表示,將以復耕可能性較低的農地、經環保機關改善完成的重金屬污染農地、生產條件不佳的土地優先推廣造林。

此外,全台18個森林遊樂區,都位於中高海拔山區,路途遙遠。陳武雄說,農委會決定推動設置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經過半年來的現場勘查和專家會議審查,最近選定嘉義縣東石鰲鼓農場、屏東縣林後農場、花蓮縣大農大富農場,推動設置三大平地森林遊樂區,預計99年到101年間,每年完工一處開放民眾遊憩。

【2009/02/11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馬總統減碳?薦碳?

20090302自由時報◎ 李根政

全國能源會議南區會議連續二天在高雄舉行,明顯規避了幾個關鍵的課題。

馬英九總統競選期間所提出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在二○一六年到二○二○年間,讓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二○○八年的排放量,並在二○二五年回到二○○○年的排放水準。」已放入去年行政院會六月五日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然而這次會議的引言、報告人完全不提政府各部門的減排目標、策略、計畫與期程,與會者如何提供建言?

今年底即將於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會議,各締約國將簽訂新的議定書,屆時台灣在減排議題上將無法再逃避責任,那麼台灣的碳排放究竟要算在誰頭上?台灣究竟要不要爭取獨立國格,還是藉此議題併入中國,淪為中國的附庸?

而與減排最大矛盾的是,目前推動中的中龍鋼鐵、台塑大煉鋼廠、六輕五期、國光石化等開發案,以及台電大林廠、彰工火電、深澳等燃煤電廠,都極可能在二○一六年前運轉,屆時台灣的碳排放將再增八千多萬噸,比二○○八年增加了三十%,這種先吃撐再減肥的作法,根本不可能減排。國民黨是不是想好了—反正做不到,馬總統就算連任也早已下台。

(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原文完整版請見http://met.ngo.org.tw/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雲林縣徵碳稅》台塑斥天方夜譚

 

針對雲林縣政府擬課徵碳稅,台塑企業昨(20)日表示,未接獲相關訊息,值此經濟不景氣之際,不宜課徵碳稅。台塑集團說,「90億元的數據,簡直是天方夜譚」、「你想可能嗎」?
雲林縣政府昨天重提課徵碳稅構想,並已將公文送至財政部,引起產業界及經濟部門的譁然。根據雲林縣政府規劃,開徵碳稅後,台塑集團位於麥寮六輕的六座工廠,一年可以課徵的碳稅,估計有90億元。
台塑企業相關主管指出,目前未接獲雲林縣政府告知這項訊息,而且不知道這數據從何估算而來。
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表示,開徵碳稅並不是地方自治權責,花蓮縣政府擬開徵碳稅時,財政部等跨部會已裁定碳稅開徵,應由中央政府通盤考量。
【2009/02/21 經濟日報】

 

雲林縣徵碳稅》台塑一年要繳90億
雲林縣長蘇治芬。
(本報系資料庫)

雲林縣議會昨(20)日三讀通過雲林縣政府所提的「雲林縣節能減碳特別稅徵收自治條例」(即碳稅條例),縣內事業單位每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10萬噸,就要課徵碳稅。縣府財政處官員說,財政部備查公告後,台塑六輕有五、六個廠將是開徵對象,縣府一年可課徵碳稅約90億元。

雲林縣長蘇治芬昨天強調,縣府提出此案,是為拋磚引玉,凸顯財政收支劃分法不公平,並呼應馬英九總統開徵能源稅政策,絕不是對縣內所有企業的「懲罰條例」。

雲林縣政府財政處長陳錦稷表示,雲林縣政府在收到縣議會通過碳稅徵收條例後,就會報財政部備查。縣內除台塑石化公共一、二、三廠、輕油裂解廠及麥寮汽電廠會受影響,其他企業均不會被課徵碳稅。

因為此條例實施對象為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10萬噸至20萬噸,每噸課徵碳稅100元;排放量超過20萬噸,每噸課徵200元。

蘇治芬強調,雲林縣有大離島工業區,未來還可能有其他重大工業案在雲林西海岸,拋出這樣條例,是讓中央重新檢討地方稅務分配不公平問題。

在此之前,花蓮縣政府也有相關條例,且獲縣議會三讀通過,但財政部最後仍未核備,若財政部也不核備雲林縣的案子,蘇治芬表示,她還沒思考下一步的對應之道。

台塑六輕管理部經理吳欣哲說,目前景氣不好,失業率升高,政府、民間都在拚經濟,提出已被財政部認定是國稅的碳稅條例,並不恰當。

陳錦稷說,地方稅法通則賦予地方政府得開徵特別稅課、臨時稅課及附加稅課權利。只要議會通過,財政部同意備查就可實施,不該再做實質審查。依財劃法,此特別稅得歸屬地方稅之稅種,並非財政部所說的國稅。若中央堅持干預,致雲林地方減徵稅收,應依財劃法38條規定,由中央補足。

陳錦稷強調,雲林縣財政拮据,一年財政缺口40幾億元。縣內台塑六輕一年上繳中央的國稅高達470億元,地方稅僅約5億元,即使依現行財劃法分配給雲林縣的財源,也只有50億元左右,至少須再補上40幾億元才能使雲林縣財政免於赤字。

陳錦稷說,課徵碳稅可創造多贏效果,因為縣府一年可增加90億元稅收,促進縣內軟硬體建設,為民眾社會福利及沿海居民健康風險把關。


經濟日報╱提供


雲林縣徵碳稅》


雲林縣徵碳稅》

【2009/02/21 經濟日報】

美國豪華衛生紙 汙染更甚耗油車

上廁所用什麼樣的衛生紙說來只是小事一樁,對環境卻有莫大的影響。 環保專家指出,美國人愛用超柔軟的多層衛生紙,對環境的破壞更甚於耗油的汽車、垃圾食物或華廈。

英國衛報報導,環保團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科學家赫希科維茲(Allen Hershkowitz)說,「我們使用衛生紙的時間不到三秒鐘,但用原生木材製衛生紙對生態影響很大」,因生產紙漿使用化學品和砍伐森林。

綠色和平組織已發起運動,促使美國人注意使用衛生紙的習慣對環境的殺傷力,並對抗造紙業促銷高級衛生紙的行動。

赫希科維茲說,美國出售的衛生紙98%來自原始森林。原生木材的長纖維較易展開且膨鬆,製造柔軟的衛生紙。而在歐洲和拉丁美洲,多達40%的衛生紙以回收木材產品為原料。

綠色和平本周公布對衛生紙生態評級,指美國人的迷思是用回收品做的衛生紙品質差,硬如紙板,沒法用。

該組織也製作了對抗大型紙業公司推銷高級衛生紙的指南,這些公司在廣告中以名人宣傳豪華衛生紙的舒適感,而在數層衛生紙之間加入填充物(quilted)或空氣的高級品牌,對環境的傷害最大。

Kimberly-Clark等衛生紙公司發現,三層衛生紙或加入乳液的衛生紙,市場成長最快,雖然經濟衰退,該公司仍在去年第三季花2500萬美元做廣告,勸美國人不要用廉價衛生紙。紐約時報報導,雖然過去幾個月美國豪華衛生紙銷量因經濟低迷而下跌7%,但2008年整體銷量仍成長了四成。

美國人紙製品消耗量遠多過其國家,平均每人使用量比歐洲人多3倍,比中國大陸人多100倍。而且美國的紙製品大多以原生木材製造,用再生材料製造者不到三分之一。

赫希科維茲說,後代會把我們製造衛生紙的方式看成這個時代最不知節制的惡行之一,這是美國獨有的現象,美國人就是不明白,他們喜歡的柔軟衛生紙等同對生態的破壞。

【2009/03/01 聯合報】

解決暖化 朱棣文建議徵碳稅

美國新科能源部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表示,要解決世界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必須在蓄電池、太陽能和可製造燃油的新作物這三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同時表示,贊成以課徵排碳稅方式減少碳排放量,緩和全球暖化現象。

朱棣文(Steven Chu)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談到全球暖化、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利用、內華達州核廢料儲藏計畫等諸多問題。他說,要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就得有場科學技術革命,太陽能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需要比目前提高5倍,科學家需要發現生長只需很少能源、可製成代替化石燃料的清潔、廉價燃油的新植物。

朱棣文說,現在利用煤炭的方式是一種「噩夢」。他指出,美國需要領導全世界找到燃燒煤的更清潔方法,因為中國、印度等煤儲量豐富的國家不會放棄煤炭。這類技術發展並非不可能。諾貝爾獎得主哈伯(Fritz Haber)與波許(Carl Bosch)在20世紀初的發現,導致廉價氮肥料的生產,就使歐洲不再發生饑荒。

朱棣文表示,歐巴馬總統與國會民主黨領袖支持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設限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其實還存在其他選擇,如對排碳量徵稅。

他還表示,由於目前經濟衰退,國會難以通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因為這可能導致能源漲價,把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驅趕到能源便宜的外國,但他支持對排碳量徵稅。

白宮正在考慮把能源部轄下的核武計畫交給國防部管轄。朱棣文表示,在保衛核材料安全、檢測核擴散等重要問題上,核武計畫應該與科學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朱博士表示,他長期從事學術研究,現在擔任行政職務,目前還在調整以適應新環境。記者問他願意被稱為朱博士還是朱部長,朱棣文說﹕「叫史蒂夫就行了。」

【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表示,美國目前僅在研擬課徵碳稅階段,沒有具體細節,目前還無法評估對國內產業影響,經濟部將密切觀察美方政策動向。

【2009/02/14 聯合報】

美環保署:溫室氣體確實危害人類與全球氣候

  • 2009-04-18 新聞速報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言新能源,美環境保護署今天宣布,溫室氣體污染源確實是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的重大危害。這項聲明等同是歐巴馬政府推動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背書。

     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主管傑克森(Lisa P. Jackson)女士今天中午指出,這項結果證實,引發全球溫室效應的氣體污染對現代以及後代子孫都是嚴重問題。

     她今天也重申歐巴馬的訴求,力倡研發新的能源,因為既可解決污染,更可在國內創造數百萬「綠能」工作機會,也讓美國不須仰賴國外進口石油。

     環保署今天發布的聲明也指出,汽車與卡車的氣體排放也是氣候變遷因素之一。

     美國諸多商業協會與組織都已表明,反對聯邦政府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他們認為這將造成中小企業與一些辦公大樓的巨大成本負擔。

     2007年4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令聯邦政府環保單位,檢討溫室氣體是否危害大眾健康與社會福祉,以進而決定應否在「清淨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中,設定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限制。

     美國上一任總統布希及布希政府的環保官員都反對強制設定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標準,主要理由是可能傷害經濟發展。美國媒體分析,即便民主黨現在主導國會兩院,也未必能確保通過限制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法案。

     環保署在上個月底已送交一份正式報告給白宮,說明溫室氣體危害大眾健康以及社會福祉。

     歐巴馬總統在去年競選期間持續誓言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他上任後敦促國會提出法案,以規範溫室氣體總量管理與交易,還有排放者獲取減低污染津貼補助。

     傑克森女士近來全力呼應歐巴馬的主張,她希望環保署與國會致力規劃出一項多元方案,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避免政府與企業一再無謂的浪費時間。980417

環保新觀念 巴西人用紙遵循碳足跡

  • 2009-04-16 新聞速報 【中央社】

     使用再生紙,在巴西一度是環保的象徵。但現在,再生紙卻逐漸被其他擁有「永續印花」的紙張所取代。

     其中經森林管理委員會( Forest StewardshipCouncil,FSC)認證產品來自管理良好的再生林,印有「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產品則標示碳排放量。

     這個改變是因為巴西紙張消費群廣大,致成本降低,同時也因國外客戶的要求,紙業公司改善環境標準。這些擁有「永續印花」的白色紙張都屬於符合森林管理委員會環境和社會標準的「高級優等紙」。

     巴西紙業公司協會(Bracelpa)指出,高優紙和再生紙的產地來源都是再生林地,所以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相差不多。但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市場對紙張的需求量普遍降低,再生紙也受到影響。    協會指出,自今年1月起,印刷書寫紙的需求量已下跌25%,再生紙的情況也相仿。目前,巴西國內印刷書寫紙張市場的需求量約達每年120萬公噸,其中10%是再生紙。    在巴西最先大量採用再生紙的企業,如化妝品公司Natura和Real銀行,也減少使用此類紙張。從去年開始,Natura已停止使用再生紙印製產品目錄,改用特級道林紙,理由是為了降低成本和遵循新的環境標準。    Real銀行目前也只用再生紙印製宣傳單和支票,辦公室則剛恢復使用附再生林產地證明的白色紙張。    有鑑於消費市場對綠色印花紙張需求提高蔚為新趨勢,巴西最大紙業公司Votorantim將成為國內首家標示碳足跡印花的公司。除了它之外,目前全球只有另一家挪威公司Sodra擁有此證明。    Votorantim指稱,使用有產地證明印花紙張的意念早在國際間鞏固,下一個趨勢將是提供各類紙張碳排放量的印花。    巴西另一家紙業公司Suzano,在國內的再生紙市佔率最高,目前也已擁有「碳足跡」印花。

     「碳足跡」是一個在英國最新實施的環保措施,基本上定位,跟電腦上面會出現的「能源之星」(energystar)、台灣節能標章、或者冷氣的能源耗用標示EER值相當;最近歐洲是在公有建築物外面掛上這一棟建築物的耗能等級,就是希望透過比較客觀的資訊,讓消費者選擇是否購買該類產品。(本文附照片)980415

生質燃料抗暖化 恐火上澆油

  • 2009-04-15 中國時報 【閻紀宇╱綜合報導】

     生質燃料(biofuel)近年來環保聲名大噪,許多人相信它可以降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淨排放量,理由是提供原料的甘蔗、玉米、油菜、小麥在種植過程中,會藉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燃燒這類燃料不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淨增加,有利於對抗全球暖化。

     然而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明年四月上任的新任主席是台灣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最近委託進行的一份報告顯示,生質燃料對於遏阻全球暖化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火上澆油,關鍵在於另一種溫室氣體氧化亞氮(N2O)。

     荷蘭籍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琛(Paul Crutzen)早在二○○七年就已研究指出,科學界嚴重低估氧化亞氮助長全球暖化的能耐,而且種植生質燃料作物會釋放大量的氧化亞氮,完全抵消其環境效益,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效應。參與撰寫該報告的霍華斯博士指出,克魯琛的計算方法雖有爭議,但基本結論正確無誤。

     氧化亞氮又名「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有輕微麻醉作用,常用作改裝汽車的助燃劑。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氧化亞氮的名聲雖遠不如二氧化碳,但其溫室效應是同質量後者的二九六倍。氧化亞氮是自然界氮循環(nitrogen cycle)必然產物,但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富含氮肥料,導致氧化亞氮排放量步步高升。玉米由於根部較淺,一年只有幾個月會吸收氮,被列為頭號「漏氮作物」。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湯森德正在研究人類對氮循環的影響,初步結果顯示氮循環變化的速度、幅度更高於眾所矚目的碳循環。湯森德與多位同儕發起「國際氮倡議」(International Nitrogen Initiative),目的是深入瞭解氮循環變化並降低其負面效應,最終要像管理其它污染物質一樣管理氮。

     以糧食作物為原料的第一代生質燃料除了助長溫室效應,還會影響糧食市場供需,造成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在學界與業界正全力研發第二代生質燃料,改用廢棄木材或稻、麥、玉米稈、回收乳品等農業廢棄物,期望開創真正具有環保與商業價值的替代性能源。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生質燃料抗暖化 恐火上澆油

  • 2009-04-15 中國時報 【閻紀宇╱綜合報導】

     生質燃料(biofuel)近年來環保聲名大噪,許多人相信它可以降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淨排放量,理由是提供原料的甘蔗、玉米、油菜、小麥在種植過程中,會藉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燃燒這類燃料不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淨增加,有利於對抗全球暖化。

     然而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明年四月上任的新任主席是台灣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最近委託進行的一份報告顯示,生質燃料對於遏阻全球暖化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火上澆油,關鍵在於另一種溫室氣體氧化亞氮(N2O)。

     荷蘭籍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琛(Paul Crutzen)早在二○○七年就已研究指出,科學界嚴重低估氧化亞氮助長全球暖化的能耐,而且種植生質燃料作物會釋放大量的氧化亞氮,完全抵消其環境效益,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效應。參與撰寫該報告的霍華斯博士指出,克魯琛的計算方法雖有爭議,但基本結論正確無誤。

     氧化亞氮又名「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有輕微麻醉作用,常用作改裝汽車的助燃劑。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氧化亞氮的名聲雖遠不如二氧化碳,但其溫室效應是同質量後者的二九六倍。氧化亞氮是自然界氮循環(nitrogen cycle)必然產物,但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富含氮肥料,導致氧化亞氮排放量步步高升。玉米由於根部較淺,一年只有幾個月會吸收氮,被列為頭號「漏氮作物」。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湯森德正在研究人類對氮循環的影響,初步結果顯示氮循環變化的速度、幅度更高於眾所矚目的碳循環。湯森德與多位同儕發起「國際氮倡議」(International Nitrogen Initiative),目的是深入瞭解氮循環變化並降低其負面效應,最終要像管理其它污染物質一樣管理氮。

     以糧食作物為原料的第一代生質燃料除了助長溫室效應,還會影響糧食市場供需,造成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在學界與業界正全力研發第二代生質燃料,改用廢棄木材或稻、麥、玉米稈、回收乳品等農業廢棄物,期望開創真正具有環保與商業價值的替代性能源

大海沈管 引冷水抗暖化

20070930自自由時報 編譯羅彥傑╱特譯

英國兩位最有名的環境科學家表示,有鑑於目前抑制全球暖化的方案緩不濟急,他們建議在熱帶海洋廣佈數以千計、甚至百萬計的巨型垂直管,將海底富含滋養物的海水帶到海平面,加強海洋吸納二氧化碳的能力。

英國科學博物館館長兼英國南極調查中心主任雷普利,與蓋亞理論創始人拉夫拉克教授,聯袂致函英國權威「自然」科學期刊。拉夫拉克取古希臘神話的地球女神蓋亞做比喻,認為地球是能自我調節的超級有機體。兩人解釋,隨著地球大氣層溫度升高,原本控制氣候的某種週期正開始擴大暖化,而非抑制暖化。譬如,北極海冰每年都向後退縮,太陽光照射在會吸熱的海水上,而非能反射熱到太空的冰雪上,造成暖化加速。

他們提到,氣候變遷可能已讓地球越過臨界點,一旦越過臨界點,這些遭到干擾的週期就會愈陷入「正向回饋」的循環,使暖化加劇。於是,他們決定向覆蓋逾七成地表的海洋討救兵。

他們提議,在海洋廣設隨波浪載浮載沈或用繩索繫住的垂直管,深100至200公尺,寬10公尺,兩端有活動閥。當垂直管向下移動時,海底冷水會順著管線往上流,流至海平面,與海平面的暖水混合。當垂直管向上移動時,活動閥會阻止海水往下流。冷水因含有更多海藻等生物,「繁殖力」較強,原則上能吸收更多的碳。暖水則相對較「貧瘠」。

全球暖化的主因是二氧化碳。另外,白雲就像北極冰層一樣,會反射大量的太陽熱能,但雲不會自動從水蒸氣形成,需要諸如硫化二甲烷等稱為凝結核的化學要素。雷普利與拉夫拉克的構想,就是恢復海藻的生長及其吸納二氧化碳的能力,排放造雲的前導物質硫化二甲烷。

他們質疑目前抑制碳排放的諸多方案,如簽訂京都議定書或發展再生能源,恐難快速見效。雷普利說,他也不認為垂直管的構想能完全解決暖化問題,但至少能爭取時間,發展更全面的解套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