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全球暖化 高緯度國家因農產量增加而受惠

 2008.04.25  【中時電子報潘羿菁╱台北報導】

    經建會今(二十五)日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金融發展報告顯示,全球暖化的效應將使全球農業遭遇到難以預期的衰退情況,低緯度國家被迫種植低經濟效益作物,而高緯度國家因氣候暖化耕地時間延長而產量增加,變成全球暖化的受益者。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模型預測,以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並不做任何改變減量措施時,到了二○五○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以倍數成長到160億噸,二一○○年則是高達290噸,比目前70噸成長了二倍以上;因此如果不採取減量措施,在二○八○年前後,地表平均溫度將上升超過攝氏3.3度。

    報告指出,由於目前低緯度開發中國家,多倚賴農業生產,全球暖化將可能迫使農民改種低經濟價值作物,農業產量減少較嚴重大部份將集中在近赤道的開發中國家,位居高緯度的國家,則因為氣候變暖而延長耕作時間,進而產量增加,成為全球暖化的受益者。

    原本CO2排放量是以已開發國家為主,但是近年來中國大陸與印度的CO2排放量急劇增加,目前中國CO2排放量超過歐盟,即將超過美國,因此開發中國家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早已不能置身事外。

    目前各國同意開始進行新談判以取代京都議定書,澳洲已加入簽署行列,遲遲不簽署的美國,目前兩大政黨總統候選人都要求美國國會,要開始採取減量措施,至於採取觀望態度的開發中國家,是否也加入減碳行列,則有待觀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