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國際碳交易 去年700億美元

英國一家名為Climate Care公司推出一項新商品,公司除了在網路上提供二氧化碳權利供大眾購買,也開始接受路寶(Landrover)汽車的委託,讓每位購買路寶汽車的駕駛人,也能以額外預算,取得三年的汽車碳權,駕駛人開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可透過亞馬遜流域種樹等方式補回來。

利用碳權交易來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的,已經是國際上重要的環保新議題,近年來,在聯合國「京都議定書」規範下,各國紛紛建立排放交易制度,推動自願性減量,以及鼓勵清潔發展機制。

國際碳權交易是逐漸成熟的市場,包括歐洲氣候交易所在內,全球已有九個交易所開辦碳權交易,去年交易額約700億美元。隨著全球暖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遵守二氧化碳減排放規定的國家愈來愈多,碳權市場勢必快速成長。

所謂碳權是指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目前主要交易的兩種碳權,分別出自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以及清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根據京都議定書,歐盟ETS產生的碳權是歐盟排放配額(EUA),簽約國訂出溫室氣體排放限額,排放低於限額者,就可以到市場出售多餘的配額。對於沒有排放配額的發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則CDM鼓勵其減少排放量,產生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發展中國家利用環保科技發展減排計畫,通過聯合國的認證,獲得CER出售。

目前各國碳交易市場中,CDM模式交易最普遍,到去年底為止,CDM交易完成登錄件數已近900件,二氧化碳減量的信用已達到1.17億公噸。

除了「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的交易機制,世界各國也相繼成立自願性市場,正式成立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座,分別為:歐盟碳排放交易所,北歐電力發電所、澳洲氣候交易所,及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四個交易所2006年碳交易規模已達300億美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500億美元。

這300億美元,幾乎都是透過工業減碳帶動,如以工廠製程的改良,各項節約措施的應用,或替代能源的使用,來減低原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國及各企業到世界各地造林,但是目前尚未聽到任何公開市場的碳權交易行為,是來自於森林創造的碳權,日本三菱UFJ證券負責碳權基金的經理人Kyoko Tochikawa指出,至目前為止,全世界依CDM交易模式進行的造林計畫僅有一項,就是位在中國廣西珠江流域。

廣西珠江流域的再造林計畫是,在環江、蒼梧縣各造2,000公頃,總計達4,000公頃。目標每年碳吸存2萬噸。到了2035年將固定二氧化碳77萬噸。

樹種選擇上,以楓香與馬尾松混植面積最大,共達1,050公 頃,木荷與馬尾松混植約900公頃,大葉櫟與馬尾松混植600公頃,以及桉樹500公頃等。珠江流域再造林計畫的資金來自世界銀行的生物碳基金,第一期將向CDM項目業主購買220萬美元的碳匯。

碳權交易的進行,除了現有的四大交易市場可開放民眾及企業直接進行交易之外,其他國家及民眾,可尋找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許可碳基金來投資,如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及富通銀行(FOR IS)今年已經增設碳權交易室,自去年11月到今年4月間,全球以碳權為投資標的的基金規模躍增66%,增為118億美元。

【2008/04/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