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台灣減碳 努力空間很大

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自1990年至今增加一倍以上,每人平均年排放量約11.41噸,2006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1億噸,占全球0.96%,排名第22名。

環保署副署長張豐藤說,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若能今年在立法院通過,三年後台灣將可進行國內碳交易買賣。

因為減量牽涉到產業結構調整,環保署目前只能推動幾個產業自願減量,包括半導體及TFT面板產業,未來希望擴大產業加入。

環保署第一步先把登錄平台建立起來,經過驗證及盤查,為未來碳交易做準備。環保署已與包括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協會(TTLA)、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簽署自願排放減量合作備忘錄。

另外,工業局與能源密集產業同業公會(包括石化、鋼鐵、電機電子、水泥、紡織、人纖製造、造紙等七個產業公會)簽署自願減量協議書。

今年1月10日成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辦公室後,目標是第一年完成前100大工廠,三年內達成全國300家工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報,約可掌握80%排放量。

至於碳交易部分,張豐藤認為,碳交易制度如同期貨或股票買賣性質,屬於金融衍生商品,需要明確法律授權及嚴謹行政監督,以避免人為炒作或干擾。

其實京都議定書規範38個已開發國家及歐盟,應在2008年至2012 年間,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1990年排放水準平均再減5.2%,對於開發中國家並未訂減量目標,像澳洲、芬蘭反而可提高。

環保署指出,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會員國,但2009年進入後京都時期,如果南韓、新加坡等都被要求減量,台灣就一定要參與減量。因為南韓自稱為「新興工業國」,台灣到底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很難定論,當南韓被要求時,我們可能也跑不掉。

根據林務局統計,台灣自1990年至2007年,國有林地、農地及平地造林等,共計有8.7萬多公頃,2008年至2012年為綠海計畫等,有2.5萬公頃,總計11多萬公頃。

林務局指出,評估一般林地每一公頃可吸存7.45至14.9公噸,但因樹種不同,以及每年吸存量會累積,依此計算11萬公頃,可吸存36萬公噸,預估到2025年可達280萬噸,與要回到1990年排放量,應減少1.57億噸排放量相距甚遠。

台灣國際政治地位尷尬,究竟應回歸到那一年的排放量,尚無定論。溫室氣體減量法還躺在立法院,若政府繼續抱著駝鳥心態,一旦國際公約這個緊箍咒發威,不管是政府或企業,恐怕都難以承受。

【2008/04/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