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氣候變遷論戰 暖化成共識

自由時報20070706

〔編譯陳成良╱法新社巴黎五日電〕從原本只有環保人士關心,到如今瑪丹娜、史汀等國際巨星齊聲呼籲,並成為這次「Live Earth」全球性活動主題,顯示全球暖化現象已喚醒世人對氣候變遷問題的覺醒。

氣候變遷問題過去迭遭輕忽,主因是相關證據不夠充分,加上受到化石燃料集團遊說影響,認為這個問題不過是環保人士製造的恐慌。事實上,一九七○年代中期,引發「世界末日」恐懼的主題不是全球暖化,而是全球冷化。

「冷化派」的看法是,地球運行軌道及自轉軸稍有偏移,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光和熱就會減少,令地球陷入冰封地凍的大災難。一九七七年的暢銷書「氣候陰謀:新冰河世紀降臨」,引發媒體熱烈討論,不過,當時有關地球溫室效應的證據已陸續浮現。到了七○年代末期,「暖化派」在氣候趨勢論戰中已取得上風。

一九七九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指標性報告,支持「暖化派」的預測,指出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一九八○年代,進一步的研究提出全球暖化新證據,但仍有許多問題沒有解答,全球暖化的真相為何,在科學界引發激辯。直到一九八八年美國出現破紀錄的夏季高溫及乾旱,才讓科學界與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全球暖化問題。當年美國航太總署科學家韓森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全球暖化現象已經開始;幾個月後,聯合國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同創辦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成立,這是結合學界因應全球暖化分析的里程碑。

一九九二年,巴西里約高峰會提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呼籲各國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九七年,這項公約的締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要求工業國家將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五.二%,但遭美國反對。IPCC自一九九○年以來,發表四次氣候變遷報告,已發揮立竿見影功效,除讓質疑者啞口無言外,更促使美國對全球暖化態度出現重大轉變,反對京都議定書最力的布希,也承認氣候變遷是長期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