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風力發電滿載 到濱海看風車

自由時報20081010〔記者謝武雄╱觀音報導〕台電公司在大園、觀音沿海設有23組風力發電機,每年中秋節過後東北季風吹起,正是風力發電滿載的季節,迎風轉動的大風車成為沿海地區特有的美景,民眾不妨利用假日到海邊走走,享受不同的濱海風情。

這23組風力發電機包括大園鄉5組、觀音鄉15組、大潭電廠廠區3組,由於成效不錯,台電公司計畫在廠區內增設2組、林口沿海則增設6組。

台電風力發電工務所第二工作隊隊長周俊治表示,每年中秋節過後到隔年2月,海邊吹東北季風,風力可達16到17級風,風力發電機可滿載發電。

他說,目前風力發電機組發電量為1600瓩,也就是滿載發電每小時可達1600度,以每度價格2.2元計算,24小時發電就有8.45萬元收益,折扣後也有7、8萬元收益,目前除4組維修外,其餘都投入發電行列,每天可以幫台電賺進160萬元的收益。

由於風力發電機組都在海邊,民眾可以沿著台61線的平面道路,觀賞白色大風車,防風林、埤塘、沙灘盡入眼簾,享受不同的濱海風情。

台西漁港淤塞 漁民「沙上推船」

自由時報20081015
漁民受困漁港內,動彈不得。
(記者林國賢攝)
台西漁港淤沙嚴重,完全乾涸,漁民望海興嘆。(記者林國賢攝)

〔記者林國賢╱台西報導〕台西漁港淤沙加遽,已出現乾涸,14日更出現漁民踩在沙泥上推船的驚險畫面,漁民無奈指出,現在是螃蟹、牡蠣、黑鯛等高經濟漁汛期,他們卻只能望海興嘆。

指不出海就沒收入

「危險嘛是愛推,沒出海,麥乎飫肚子?」林姓漁民滿臉無奈指出,景氣這麼差,完全沒有打零工機會,如果沒出海作業,根本就沒有收入,全家就要餓肚子,還是希望政府趕緊疏浚,讓他們能夠出海作業。

漁民丁春表示,台西漁港現在約有3、400艘船筏,大多以養殖牡蠣為主,也有「捉散海」的漁民,但是,連續幾年每次到了漁汛期就會淤塞,尤其是捕烏魚季節,更是悲慘,只要稍微算錯潮汐時間,船筏有時不能出海,有時出得去進不來,被迫在外海過夜,更是驚險。

蚵農說,現在正值牡蠣遷養期,每天至少有3、40艘船筏必須載運牡蠣上岸運至東石等地二度放養,但台西港淤塞每天能進出漁港的時間不到2個小時,根本無法順利作業,東北季風愈來愈強,無法完成遷養的牡蠣,可能會被風浪吹走,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

縣府將近期發包疏浚

漁民憤怒表示,政府坐視油價上揚,已讓他們收益減少,又遇淤沙阻礙出入門戶,相關部門再不趕緊清淤,他們只好走上街頭乞食抗議;對此,縣府表示,台西漁港疏浚作業已經進行規劃,經費也已編列經議會通過,近期就會進行發包。

看問題/調查漂沙原因 從頭改善

記者林國賢╱特稿

漂沙淤塞阻斷漁民出海之路,政府除必須立即疏浚,給漁民生路外,更須完整調查漂沙原因,進行改善,否則年年上演疏浚戲碼,苦了漁民,也瘦了公帑,更影響整個海岸生態環境。

台西漁港位於濁水溪出海口南側,原就會有漂沙淤塞情況,但自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後,漂沙速度與數量都大幅增加,以往3、5年才須疏浚一次,現在幾乎每年都會淤塞,導致漁民難以出海作業,而政府疏浚發包作業流程繁瑣,經常緩不濟急,漁民只能望海興嘆。

保守估計,台西漁港每次疏浚費用高達6、700萬元,若無法調查漂沙增加的原因,並從源頭改善,等於是把錢丟進大海,沒有任何效果,只是重複著淤塞、疏浚的動作而已。

台西海岸線漂沙源主要來自濁水溪,雖因源頭水土保持不佳,濁水溪上游沙量增加,但在集集攔河堰使用後,多少攔阻了沙量,照理漂沙應該要減少,事實卻是相反,整個台西海岸線環境變化大,尤其是離島工業區對於海流影響,遠大於當初環境影響評估,必須更徹底調查,才能讓漁民們能夠持續保住工作,也才能避免浪費百姓納稅錢。

海浪侵蝕 大武海灘 每年流失9公尺

  • 2008-10-23 中國時報 【黃力勉╱台東報導】

 ▲南迴公路台東路段、大武漁港往南,路基即將被海浪侵蝕,海岸線距離路基僅剩10餘公尺,國土流失嚴重。(黃力勉攝)

     南迴公路到台東路段,從達仁鄉南田村到大武鄉尚武村,綿延六公里的海岸公路,長期以來遭到海浪的侵蝕,每年以九公尺的距離逐漸消失;卅年來從原本長三百公尺的海灘,到目前海岸線距離路基僅剩十餘公尺,海岸流失相當嚴重。

     從台九線大武漁港以南,明顯可以感受到浪在道路旁邊拍打,海岸密佈的消波塊承受著浪一再的侵蝕,逐漸沒入海中,浪距離省道近,秋天強烈的東北季風已將浪花拍打上了路面。

     颱風侵襲 沙灘流失更嚴重

     大武鄉代表王景昌表示,這段路北邊的大武漁港,因為擋住由北往南流的淤沙,導致北邊海岸及漁港大量淤沙,南邊卻沒有海砂回填逐漸掏空,再加上暖化的影響,海平面逐年上升,導致海岸線距離路基越來越近。

     他說,今年接二連三的颱風侵襲,導致沙灘流失更嚴重,原本沙灘上常見的海龜下蛋也不復見,當初他與水保局第八河川局建議「以砂養灘」,將大武漁港清除的淤沙往南回填流失嚴重的沙灘,但未獲得台東縣政府的認可。

     台東縣政府漁業科則表示,多年來大武漁港清除的淤沙已有廿萬立方公尺,縣府決定要將這批砂石標售。大武漁港興建五十幾年,淤積問題未曾間斷過,國內許多專家會勘過但成效有限,僅能持續清除淤沙。下一批砂石將會盡量配合河川局政策,採用以砂養灘看成效如何。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蚊子漁港 世界第一

  • 2008-10-06 中國時報 【李武忠】

     台灣海岸線一千五百六十六多公里,漁港數目竟然高達二百三十一處,平均密度達六.七八公里/處,而澎湖地區之密度更是高達四.七七公里/處,居世界之冠。以台灣的漁業規模與產量而言,這樣的數量確實「太超過」,不僅是一種投資浪費,大量的水泥設施更破壞了天然海岸線,對當地海、陸域生態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害。

     漁港為漁業發展的根據地,也是維繫漁村經濟與漁民生活的重心,除了保障颱風及季節風來襲時,漁船及漁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外,也提供漁船整補、漁貨拍賣及送往消費市場的場所。對於出海作業的漁民而言,漁港讓他們有腳踏實地回到家的真實感覺,在傳統台灣歌謠裡漁港更是上演悲歡離合的舞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許多漁港設立之初,或因為選舉、政策考量及設計規畫與施工的不當,導致漂沙入侵而嚴重淤積港區泊地,使得花費數億的漁港功能上喪失殆盡,漁民亦未蒙其利。最著名的例子有基隆的和美漁港、台東的大武漁港、花蓮鹽寮漁港等。位於宜蘭的烏石港、花蓮南濱的花蓮港、淡水的台北商港,也同樣在「突堤效應」下,造成港內沙堆淤積,而原有的沙灘卻被嚴重侵蝕的現象。

     更離譜的是,政府斥資近百億興建的安平暨高雄興達遠洋漁港,完工後竟然發生沒有漁船停靠的窘境。而官方卻僅僅以一句「國際遠洋漁業環境改變」輕鬆帶過,卻刻意掩蓋當初政府規畫時欠缺專業的考量與設計的錯誤。

     馬英九總統在大選期間也特別提到台灣漁港密度太高,使用率卻偏低,只有二十五%到四十%,並承諾一旦執政,將編列一千五百億農漁村再生基金,八年內至少活化二十座漁港。為了實現諾言,新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漁港多元化利用,發展賞鯨、海釣、藍色公路等海上觀光遊憩活動。而各地方政府鑑於觀光魚市的興建較容易看到成果,也紛紛要求中央政府補助設立觀光魚市、展售中心、情人碼頭等。

     然而實地走訪發現,過去所設立的觀光魚市、展售中心等由於同質性太高且缺乏內涵,往往停留在強調「俗擱大碗」、「新鮮現撈」,僅為滿足遊客口腹之慾的層次。加以攤位租金昂貴、管理鬆散且周邊環境雜亂等等,對遊客吸引力遞減,所產生的效益遠不如預期。除了極少數經營的還算成功外,多數觀光漁市不是咬牙苦撐(如南縣將軍港的商家等),就是像高雄前鎮港、屏東海口港觀光魚市般因乏人上門而停擺。

     以台灣的地理環境與漁業規模有無必要在高雄與台南如此靠近的距離,均設置遠洋漁港這是很容易判斷的。何況國際遠洋漁業環境的改變不會是一夕造成,日本政府早在一九九○年代中期即將發展重心從遠洋漁業移往沿近海並強化水產養殖;而我國的漁業主管機關並沒有提出相對的因應策略,仍然不斷鼓勵遠洋漁業的發展,才會造成漁業今日的進退失據。

     其實,政府可以日本漁港暨漁村建設為參考藍圖,致力於經營策略改善、加強攤商的管理、凸顯當地漁業特色、結合漁村文化創意及提升國人食魚文化,以免重蹈覆轍,留下更多的蚊子漁業公共設施與罵名。

     日前新就任的監察委員前往南市巡察地方建設,蚊子漁港問題再度受到關注。過去監察委員對於漁港公共設施大幅閒置,浪費民脂民膏的施政缺失,只是輕輕舉起,竟然沒有一位官員為次此負起應有的責任。如今新開張的監察院,在王院長要掃除貪瀆重建官箴的宣示下,讓老百姓對監察院重新燃起一絲希望。新就任的監察委員在實地瞭解蚊子漁港的種種缺失之後,恐怕不是一句「很可惜」就可以向人民交代的。監委們即便不能打老虎,拍拍蒼蠅總還可以,千萬不要告訴人民您連蒼蠅拍也沒有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兼任教授)

咱的環境─誰來安頓台灣的環境難民?

  • 2008-10-13 中國時報 【劉小蘭╱德國(博士生)】

     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多達二億的人因氣候變暖導致環境惡劣而被迫離開自己的棲息之所,與因政治原因離開家鄉的難民不同,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這個尚未引起廣泛關注卻具有極大社會影響的「環境難民」問題,十月九日於波昂舉行了聯合國專門會議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此外,據德國之音報導,與會德國聯邦環境部長Sigmar Gabriel,在會議中建議各國不要因目前的金融危機而忽視氣候保護,並呼籲,隨著金融市場上投機泡沫的破裂,更可將投資集中於技術發展面的經濟活動上,將產業發展希望寄託於綠色技術中。他強調,如此變化正好是環境科技應該大展長才、大舉投資之時。

     回頭想來,我們有「境內環境難民」嗎?國內嚴重地層下陷的地區,如彰化縣芳苑鄉、大城鄉;雲林縣麥寮鄉、台西鄉、褒忠鄉;嘉義縣的東石鄉和布袋鎮以及台南縣鹽水鎮和北門鄉、學甲鎮,以及屏東縣的東港鎮、林邊鄉及枋寮鄉等易遭海水倒灌的地區,若因為因長期超抽地下水所造成的因環境改變,導致居民因而遷出該鄉鎮,移往其他環境安全地方居住的情形,算不算是「境內環境難民」?雖然,上述的問題根源主要在於國內超抽地下水之故,而非全球尺度下喜馬拉雅冰川和格陵蘭冰層融解速度加快所導致。

     但是,問題的根本在於環境變遷所導致土地利用與人類生存活動間的辯證關係上,我國在國土計畫法、國土復育條例兩項草案仍沉睡中的局面下,試問,首先,誰來安頓台灣的環境難民?再者,我們是綠色科技的進口或出口國呢?環境/生態產業也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可能選擇嗎?

觀念平台─王永慶的環境負債

  • 2008-10-23 中國時報 【潘翰聲】

     王永慶辭世後,媒體上讚頌者遠多過於批評者,然而如果眼光向前放到沒有石油的百年之後,而不是向後看幾十年的財富集中化過程,應有另一番評價。有論者以建立石化王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功,與其環境破壞的過錯衡量難以蓋棺論定,實則隱含「這代賺錢勝於下代環境」的過時發展史觀。台塑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未來若依照王永慶藍圖完成台塑鋼鐵,更將超過三分之一,這就是王永慶所遺留給台灣難以減碳的環境負債結構。

     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所組成的碳揭露專案(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定期發出問卷要求各大企業,自願公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未來減碳目標與計畫,以及因應氣候變遷之投資風險/機會的策略。在甫公布的二○○八年報告中,台灣因大企業的高回覆率躍上亞洲報告(日本以外)的封面,但台塑四寶全都未回覆而成了「台塑四黑」。

     碳揭露源自社會責任投資的全球風潮,欲透過金融市場投資者的壓力逼迫企業改變唯利是圖的行為;碳揭露數據今年開始整合到投資法人相當倚賴的彭博資訊平台(Bloomberg),不願回覆的公司等於是被畫個大「×」,國內某個防禦型龍頭企業的海外法說會,主管就因沒交報告尷尬地晾在台上。

     一個加入碳揭露專案的大型公司,透過對一階與二階供應商的要求,足以影響一兩千家廠商,資訊的揭露也影響該品牌在市場上消費者心中的形象。CDP也特別與「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合作,預計今年十二月發布報告,以出口為導向的接單廠商,愈早因應愈能搶得商機。

     然而台塑集團是原物料供應商,一般家庭不可能直接跟台塑買塑膠粒,頂多吃台塑生技產品或到長庚醫院看病,所以消費者壓力微乎其微。而他的規模大到可以決定市場價格,在沒有主要單一客戶情況下,是客戶求他供料,而不是他怕客戶跑掉,這個賣方市場的一方之霸誰能奈他何?所以台塑集團接班人才會有恃無恐,公開拒絕承認人為排放溫室造成氣候變遷的真相,當然不可能負起責任。

     品牌是消費者最直接有效的施壓點,所以台塑十寶中唯一乖乖交卷者就只有宏達電。而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的華碩、宏�和奇美等品牌大廠,也繳交了碳揭露報告,未來更應依據供應鏈原則公開拒用台塑集團塑膠粒,特別是電子原料與零組件比重愈來愈高的南亞,才不愧對因綠色消費原則而購買產品的客戶。

     企業真正的社會責任,應該是把本身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賺了一堆錢,又好心慈善地捐輸出去。感念金牌的培育過程的朱木炎是否知道,他的代價與遍布各地的環境汙染有關;而受明志工專教育栽培原住民學生,是否知道雲林六輕旁的小朋友要戴口罩上課?

關心地球》能源魔術 新工業革命不缺席

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為地球暖化、石油耗竭,新的科技工業必須及時出現,否則人類沒有明天。

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將帶來可靠的新能源,以減緩地球暖化,並改寫人類財富版圖。然而,新的技術正在研發襁褓之中,還要靠國際環保政策改弦更張,營造成長茁壯的環境。

讓我們想像一下新的工業景象:一種是替代能源,替代以往以燃燒「碳」取得能量的新工業,重新被考慮的如核能,最近竄紅的如太陽能、風能、生質能,還有正在積極研發試驗的氫能、海洋能等。例如,挪威正在河口新建一個利用海水與淡水鹽度差異的滲透膜發電技術,初期只能供應四個家戶的照明與熱水,但若證明可行,目標將是供應廿五萬戶的用電所需。

另一種工業是減碳技術。把排放出二氧化碳純化、凝結,然後放到地層裡去,「塵歸塵,土歸土」,從哪裡來的回到哪裡去,稱為「碳捕捉與碳儲存」技術,把人類百年來釋放的能源精靈酖碳,變身裝回那個魔瓶之中。

就在不久之前,德國東邊國界的樸碑小鎮的發電廠,將液化之後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一千公尺的地層中,成為全球第一座施行碳儲藏的工廠。

十八世紀末期,「白鯨記」的水手們在驚濤駭浪中與鯨魚搏鬥的當兒,全球鯨魚油價格狂飆,人們擔心世界上的最後一條鯨魚終將消失,照亮房間一角的油燈不再明滅,憂心蠟燭從此缺貨。

事實上,替代能源酖石油已在一八六○年代悄悄地興起,人們虛驚一場。撫今思昔,百年多後的今天,景況似曾相識酖酖油價狂飆,人們焦慮於明天的能源,而新的能源技術已在世界各角落孕育,新的工業呼之欲出,我們期待一場工業革命。

台灣要永續發展,我們要及時行動,雖然已落後,但絕不能缺席,只要政策及時,方向正確,以台灣的科技水準而言,為時未晚,搭上世界列車,迎頭趕上,榮景可期。

【2008/09/12 聯合報】

主題閱讀》地球發燒,我們發抖!

【聯合報╱葉欣誠╱高雄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今年八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專家發現,有一群北極熊在美國阿拉斯加外海游泳,距離海岸超過一百公里。北極熊是為了找食物,才長泳到其他的冰層尋找生路。依照北極熊的游泳能力,極可能全數淹死。全球暖化,目前每年讓北極多融掉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冰,北極熊棲息與覓食的基地面積愈來愈少。預計2040年前,北極在夏季將會完全沒有冰,也代表北極熊將正式絕種。

這只是最近全球暖化造成災難的一則新聞而已。去年九月,北極旁的西北航道融通;今年八月東北航道也融通,讓北極在12萬5千年以來首次成為一個島!大家喜歡的國王企鵝,也在南極遇到了危機,由於氣候巨變,下雨天數過多,造成數以萬計的小企鵝凍死,專家擔心國王企鵝可能在十年內絕種。

這幾年全世界的氣候大亂,台灣同樣也受到全球暖化的衝擊,高溫與低溫愈來愈極端、暴雨強度愈來愈大,改變許多地方的生態,造成災難。過去一百多年以來,全世界地表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6~0.8度,但台灣卻上升了1.4度。

我想大家都知道,全球暖化是人類各種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這些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的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到大氣中,讓地球表面溫度持續上升。台灣雖然小,但我們製造的溫室氣體量卻不少,近年的年度排放量約占全世界的1%,過去十幾年來的年增加率高達6%,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台灣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世界平均值的三倍,而高雄市更是世界大型城市中的首位。連續二年,台中火力發電廠都被國際環保組織公布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火力發電廠。台灣應該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

京都議定書是規範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無法參與談判,但我們的經貿對象多是聯合國會員,因此同樣受到國際的規範。

台灣應該從國家政策、產業架構與社會運作、教育各方面強力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在「地球暖化怎麼辦?」(新自然主義出版)書中,有關於全球暖化問題、京都議定書內涵、企業與個人減碳等內容。防範全球暖化更加惡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課題,我們該想一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書房語錄》

•我們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屬於大地。~西雅圖酋長宣言

•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任何發生在大地上的,都會同樣地降臨在大地孩子身上。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其實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西雅圖酋長宣言

•不尋常的寂靜突然降臨。「鳥兒都到哪�去了?」~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2008-10-27/聯合報/C4版/親子書房】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暖化元凶》大陸碳排放躍居第一 超越美國

科學家在報告中警告說,二○○七年全球溫室氣體總量創歷史新高,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百分之三,比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預測的情況還糟,中國大陸更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印度也即將超越俄羅斯,升至第三,顯示開發中國家已取代已開發國家,成為全球暖化最大元凶。

根據「全球碳計畫」研究機構發布的「二○○七年碳預算報告」,在二○○五年以前,全球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多由富有國家製造,現在開發中國家的排放量卻占了總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三。

報告說,「排放量增加最快的是開發中國家,主要在中國大陸和印度,已開發國家的增加速度較緩慢」。「最大的變化是中國大陸在二○○六年超越美國,印度也即將超越俄國」。

去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近一百億噸的碳,其中化石燃料排放八十五億噸的碳,其餘則為改變土地用途(主要是砍伐森林)造成。而中國大陸的化石燃料就排放十八億噸的碳,美國十五點九億噸,俄國四點三二億噸,印度四點三○億噸。

去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激增二點二ppm,而二○○六年只增加一點八ppm。

美國能源部科學家馬蘭說:「我們把工業轉移到國外,同時也跟著輸出二氧化碳廢氣。中國製造肥料、水泥、鋼鐵和各種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產品。」

【2008/09/27 聯合報】

世界清潔日 把黑海變藍洋

明天是世界清潔日,圖為台南社大志工在二仁溪出海口拍攝的照片,塑膠、針頭、保麗龍佔滿海邊,美麗海灘變色,海邊浪漫戲水已成往事。
圖╱台南社大提供

世界清潔日明天登場,今年的主題非常海洋。當天全球有一百廿個國家、三千五百萬志工,上山下海清掃垃圾。台灣海灘也深受垃圾侵害,從北到南都有志工投入淨灘活動。

一九九三年澳洲籍的伊恩基南發起世界清潔日,訂每年九月的第三個周末為世界清潔日。

澳洲世界清潔日組織執行長強森表示,氣候變遷,洋流快速改變,垃圾隨洋流全球漂移,成為新的跨國環境議題。今年主題是「海洋與河流保育」,就是要呼籲民眾「淨灘愛海洋」。

好鄰居基金會號召上百志工,明天前往關渡紅樹林撿拾沼澤垃圾。台南社大志工則訂周日,在二仁溪出海口清除海灘垃圾。好鄰居基金會執行秘書蘇寂菀說,丟垃圾很簡單,但你丟的垃圾隨風吹到海洋,隨著洋流再全球漂流,永遠不會消失。

台南社大晁瑞光表示,為了找出海洋垃圾的真相,三年前發起每月淨灘活動,志工統計發現海邊已被各式各樣垃圾佔滿。最多的是漁業用廢棄保麗龍及魚架,塑膠袋、飲料杯瓶、有色玻璃罐。「海灘滿是碎玻璃、針筒,再也不是可以放心脫掉鞋子戲水的地方。」

荒野保護協會從今年四月地球日起發動全台七個縣市淨灘,秘書長施純榮表示,十五公里就清了十五噸垃圾。台大海洋所教授莊慶達說,海灘上竟發現醫療廢棄物,危險性相當高,政府應有所管制。

【2008/09/19 聯合報】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日最新研究╱吃牛肉 助長地球暖化

自由時報20070720〔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想對地球環保盡心力,就必須少吃點牛肉。因為,一公斤牛肉的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其他污染,比起以時速八十公里連續開車三小時,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更為嚴重。

將出刊的最新一期美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日本筑波畜產草地研究所專家荻野曉史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計算出以傳統畜牧方式飼養、屠宰牛隻,乃至於運銷牛肉等過程中所耗費的環境成本。結果顯示,生產一公斤的牛肉會產生相當於三十六.四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溫室氣體。此項研究將刊登於專業刊物「動物科學期刊」中。

老牛放屁 暖化元凶之一

報導指出,牛肉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大多以甲烷的形式,從牛隻的消化系統被排出(即放屁)。此外,生產一公斤牛肉所消耗的能源,也足以點亮一盞一百瓦燈泡近二十天,上述能源多耗費於牛隻飼料的生產及運輸。此外,二○○三年瑞典研究便指出,以青草取代飼料的有機牛肉,所製造的溫室氣體能夠減少四成,消耗能源也能減少八成五。美國素食協會發言人泰勒對「新科學家」雜誌表示:「大家用盡各種方法,試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停止吃肉。」

氣候變遷論戰 暖化成共識

自由時報20070706

〔編譯陳成良╱法新社巴黎五日電〕從原本只有環保人士關心,到如今瑪丹娜、史汀等國際巨星齊聲呼籲,並成為這次「Live Earth」全球性活動主題,顯示全球暖化現象已喚醒世人對氣候變遷問題的覺醒。

氣候變遷問題過去迭遭輕忽,主因是相關證據不夠充分,加上受到化石燃料集團遊說影響,認為這個問題不過是環保人士製造的恐慌。事實上,一九七○年代中期,引發「世界末日」恐懼的主題不是全球暖化,而是全球冷化。

「冷化派」的看法是,地球運行軌道及自轉軸稍有偏移,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光和熱就會減少,令地球陷入冰封地凍的大災難。一九七七年的暢銷書「氣候陰謀:新冰河世紀降臨」,引發媒體熱烈討論,不過,當時有關地球溫室效應的證據已陸續浮現。到了七○年代末期,「暖化派」在氣候趨勢論戰中已取得上風。

一九七九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指標性報告,支持「暖化派」的預測,指出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一九八○年代,進一步的研究提出全球暖化新證據,但仍有許多問題沒有解答,全球暖化的真相為何,在科學界引發激辯。直到一九八八年美國出現破紀錄的夏季高溫及乾旱,才讓科學界與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全球暖化問題。當年美國航太總署科學家韓森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全球暖化現象已經開始;幾個月後,聯合國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同創辦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成立,這是結合學界因應全球暖化分析的里程碑。

一九九二年,巴西里約高峰會提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呼籲各國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九七年,這項公約的締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要求工業國家將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五.二%,但遭美國反對。IPCC自一九九○年以來,發表四次氣候變遷報告,已發揮立竿見影功效,除讓質疑者啞口無言外,更促使美國對全球暖化態度出現重大轉變,反對京都議定書最力的布希,也承認氣候變遷是長期挑戰。

荷蘭官方報告╱中國co2 排放量 全球第一

自由時報20070621〔編譯胡立宗╱綜合阿姆斯特丹二十日外電報導〕
荷蘭官方機構「環境評估署」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二○○六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達六十二億公噸,與排放量五十八億公噸的美國差距達八%,首度超越美國,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國」。緊跟在兩國之後的,依序是歐盟、俄羅斯、印度與日本。

暖化大國 增幅超越預期

多數環保報告原先都認為,儘管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但還需要幾年時間,溫室氣體排放量才會超越美國;如國際能源署(IEA)就預估,要到二○○七年或二○○八年,中國的CO2排放量才會超過美國。但荷蘭的這份報告顯示,中國排放量增加幅度遠高於各方預期。

荷蘭環境評估署去年公布的二○○五年數據顯示,中國的CO2排放量還低於美國二%;但除了中國對煤炭發電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美國二○○六年經濟表現疲軟,也造成美國排放量減少一.四%,兩者相乘導致中國二○○六年排放量反倒高於美國八%。

該署的資深研究員奧利維耶說,雖然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如報告只計入化石燃料及水泥製造所排放的CO2,排除農業釋放的甲烷、工業的氧化亞氮及航空海運等其他來源的CO2排放;但鑒於中、美間的大幅差距,且CO2佔溫室氣體七十五%,就算加計上述因素,結果應該還是中國居首。

報告的化石燃料排放量數據,推估自英國石油公司(BP)的全球用油統計,水泥生產的排放量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電排放量則按照國際能源署的計算。

水泥產業 排放量佔第一

統計數據當中較令人吃驚的一點是,中國六十二億公噸CO2排放量中,五億五千萬噸來自於水泥生產;相對於此,美國的五十八億噸排放量中,水泥生產只有五千萬噸。另外,雖然中國的CO2總排放量「超英趕美」,但由於人口達十三億,因此人均排放量還是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英國的二分之一。

太陽能三輪車 印度車伕輕鬆踩

太陽能三輪車於2日推出,坐在車上的是新德里首席部長謝拉•狄克喜(左),及科學工業研究中心(CSIR)高層卡皮爾•喜巴。太陽能三輪車被寄望於改善印度的交通混亂及廢氣汙染,受到車伕歡迎。
法新社

印度以交通混亂、廢氣汙染聞名,現在首都新德里政府為響應環保減碳運動,本月推出以太陽能電池為輔助動力的三輪車,受到原本苦命踩踏板車伕的歡迎。

太陽能三輪車(soleckshaw)以36伏特的太陽能電池發電,時速15公里,可載客3人,還附有調頻收音機、手機充電器。

太陽能三輪車,由官方營運的科學工業研究中心(CSIR)研製,但其原型在上路測試時遭祝融。

郊區發展非營利組織負責人沙瑪說,「此發明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三輪車伕形象。讓這份工作有尊嚴,而不再是賣勞力猛踩踏板的苦命樣。」

過去三輪車外型,是破舊的金屬條和木製車框,讓車伕形象寒酸而難以信賴。全印度估計有800萬三輪車。

太陽能三輪車,則擁有堅固的外觀和柔軟椅墊。充飽電的太陽能電池,可讓太陽能三輪車跑50至70公里遠的路。如果測試成功,太陽能三輪車可望在2010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時擔任主要交通工具,穿梭各運動場館間。

CSIR的瑞秋哈利說,三輪車一向對環境友善,不造成汙染,甚至是現代交通工具減低汙染的解藥,問題是愈來愈多的交通工具使用石化燃料。

群眾最初見到太陽能三輪車都很歡迎,三輪車伕也相信他的益處。25 歲的車伕恰特吉說,「踩踏板其實非常困難吃力,我曾感到胸痛、吸氣不足。而且人們招呼三輪車,語帶輕蔑,警察也會找我們麻煩,現在人們的眼光則帶著尊重。」

另一位車伕安沙里說,「新三輪車讓我們覺得,跟汽車、公車、摩托車駕駛人一樣,自我感覺良好。」

CSIR領導人星哈還說,他希望把太陽能三輪車外型改造成像一台小型汽車,可為印度中產階級家庭接受。

【2008/10/14 聯合報】

最節能的國家-日本

明年,全球領導人將齊聚哥本哈根,為已生效10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s) 制定後續協議。為了讓各國顯著降低能源使用以實現更環保的未來,能源效率很可能將成為這一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富比世╱Michael M. Thomas】

日本一景。富比世╱提供

明年,全球領導人將齊聚哥本哈根,為已生效10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s) 制定後續協議。為了讓各國顯著降低能源使用以實現更環保的未來,能源效率很可能將成為這一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將會發現,能源效率方面處於領先與落後地位的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無需驚訝,擁有最節能經濟體系的國家正是那些進口能源的國家。

照片集

日本在節能方面一馬當先。畢竟,它是針對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的誕生地。更重要的是,日本國內的能源生產活動很少,使得該國的多數能源不得不依靠進口——這就為高效地使用這些昂貴的進口能源創造了一個強有力的經濟動力。

該島國每產生1美元 GDP 會使用4,500個英制熱量單位 (BTU)——一種稱為「能源強度」的衡量標準。「能源強度」是一個全球性標準,用於衡量一個經濟體在使用能源時的效率。

GDP 很高且能耗相對較少的國家,很可能會是一個非常節能的經濟體。相反,能耗很高且GDP 相對較低的國家,就不太可能是一個節能的經濟體。一個英制熱量單位指的是使1磅水的溫度升高1華氏度所需的熱量。

當然,將能源強度作為衡量標準並不能夠保證完全準確,可能會帶來誤導性結果。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的資料,能源強度最低的國家是查德 (Chad)。的確,查德使用的能源微乎其微,它主要依賴科技含量很低的自給農業。將之與美國對比沒有什麼意義。

因此,我們的榜單只衡量了 GDP 總值最高的75個國家。環境績效指數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顯示,這些國家不僅富裕,而且也是全球最環保的國家,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環境績效指數是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和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的聯合產物,透過25項指標衡量績效,這些指標包括空氣污染、供水和自然資源使用等等。能源效率位列第3的瑞士被評為最環保的國家。奧地利的排名也不錯,位居第6,德國和英國也都擠進了前15名。

最節能國家的情況均與日本類似。在許多情況下,他們都沒有豐富的能源來源,因此需要憑藉高效率實現能源獨立。例如:排名第2的丹麥在20世紀70年代遭受石油危機後便把能源獨立作為國家的第一要務。香港、愛爾蘭、以色列和義大利均入選了該榜單。

美國沒有登上該榜單。以能源強度作為標準來衡量,美國目前1美元 GDP 使用的 BTU 略高於9,000個。排名前10的國家則使用 7,500 BTU 或更少。中國1美元 GDP 會使用 35,000 BTU。

然而,他們還不是最差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前蘇聯國家: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和烏克蘭。烏克蘭1美元 GDP 會使用 138,000 BTU——能耗量是日本的近30倍。這些國家老化的能源架構是低能源效率的蘇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產物,因此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最節能的國家
排名
國家
能源使用
簡介
1
日本
(Japan)
(圖)
能源強度:
4519 BTU/美元 GDP
日本的島嶼根本無法滿足該國的能源需求。為了讓規模強大的日本經濟持續增長,而不受其能源進口的影響,日本人已經開始設法節能以降低能源開支,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能耗:
22.6千兆 BTU
2
能源強度:
4845 BTU/美元 GDP
丹麥之所以能在該榜單上名列前茅,是得益於政府自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為減輕對國外化石燃料的依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包括徵收較高的能源稅)。
能耗:
0.83千兆 BTU
3
能源強度:
4901 BTU/美元 GDP
瑞士有一項有助於提高能源效率的計畫,即評選「節能城鎮」。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發佈的一份環境績效評估報告稱,由於各地方政府力求贏得這一稱號,加上其他一些政府和民間計畫,瑞士的能源效率僅在2004年就提高了29%。這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編撰的2008環境績效指數將瑞士評為全球最環保國家的原因之一。
能耗:
1.27千兆 BTU
4
能源強度:
4911 BTU/美元 GDP
土地面積小是香港的一大優勢,因為這樣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建造高密度工廠。雖然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但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還是單獨對該地區的能耗進行了跟蹤評估。香港的表現比中國大陸要好得多。中國大陸的能源強度高達35000 BTU/美元 GDP,是香港的7倍多。
能耗:
1.04千兆 BTU
5
能源強度:
5315 BTU/美元 GDP
愛爾蘭國家能源機構 Sustainable Energy Ireland 於2007年發佈的一份報告稱,愛爾蘭的能源效率得分之所以這麼高,可部分歸功於該國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愛爾蘭的產業政策致力於增加醫藥和電子產品的生產。該政策的一大好處是:這些都是能源強度低的產業。
能耗:
0.66千兆 BTU
來源注釋:不同機構對能耗和 GDP 的評估不盡相同。為了進行排名,我們參考了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管理局10月公佈的資料。初級能耗總額是由能源資訊管理局自己估算的。至於 GDP 資料,能源資訊管理局則使用了 Global Insight 的資料。2007年10月公佈的是2005年的有關資料。
資料來源:富比世,製表:許惠雯

原文:Forbes.com The Most Energy-Efficient Countries

  • 更多富比世的文章

    【2008-07-07富比世】

  •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森林議題達共識 全球論壇要求氣候談判遵守

    廣納全球關切森林各界的一個論壇今天宣布,在森林與氣候變遷問題上達成空前共識,要求未來有關氣候的談判應遵循五大原則,包括支持森林多寡程度不一各國的永續發展。

    「森林對話」執行長鄧寧說,這個對話平台包含來自政府、國際組織、工會、環保與社會團體、林業、林主、原住民、林區居民等兩百五十名代表,經過十個月的討論,產生的共識非常重要。

    他表示,「永續的森林管理應該被視為全世界最高優先事項之一」。

    這份在巴塞隆納世界保育大會中發表的聲明,指出森林在對抗全球暖化中的重要性,及保育森林的多項具體做法建議,但同時強調,森林相關措施只能補充、而不能取代減少化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已開發國家依照京都議定書減少排放的義務並不因此降低。

    聲明反對保護森林義務過度落在仍擁有大量森林的開發中國家身上,認為並沒有一致適用各國的措施,各國應能在眾多選項中選擇能夠支持其永續發展的政策,並應和消除貧窮等經濟政策合而為一。

    因此,阻止森林除伐及森林退化並不是任務的全部,有效策略還包括永續森林管理、造林、復舊造林、保育、以永續森林產品取代高排放的物質和燃料等。

    聲明也強調森林當地居民包括原住民的權利和參與,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應被完全遵守。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UNPFII)主席柯普斯對此表示歡迎。

    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一百九十多個締約國,去年底在印尼峇里島商討京都議定書二零一二年截止後的對策,預計明年底要在哥本哈根達成結論。

    【2008/10/08 中央社】

    立志零碳 留尼旺島利用火山、蔗渣

    法屬留尼旺島注重環保,努力增加太陽能發電的比率,期望達到零碳目標。
    路透

    蔚藍海洋環繞的留尼旺島,比起工業大國造成的諸多汙染,可說九牛一毛,這個面積2500平方公里的法國屬地卻立下弘願,以「零碳」為目標,希望2050年時發電百分之百靠再生能源、2050年時所有運輸用能源也由再生能源取代。

    留尼旺的主要收入來自觀光,天然資源是觀光至寶,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特別敏感,加上燃料價格暴漲,推展再生能源成為當務之急。

    留尼旺區議會主席威吉斯說:「我們有水、陽光、還有一座活火山,滿足能源需求綽綽有餘。八大工業國(G8)領袖協議2050年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我們的目標是100%。」

    留尼旺島目前有36%電力的來源是水力和甘蔗渣,「再生能源計畫」希望把太陽光電、水力和風力的總發電量增至93百萬瓦(MW),在2007至2017年將投入1.15億歐元(約台幣53 億元)經費,並鼓勵私人企業使用再生能源。

    留尼旺區域再生能源計畫總共將安裝的光電板面積達750公頃,並將加強利用甘蔗渣為能源,並放眼留尼旺火山的地熱和周邊海洋的溫差。留尼旺島東部的皮頓德拉富內茲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從1640年有記載以來,已噴發上百次,平均每三年多就噴發一次。而附近海域的表面溫度和1000公尺深處相差達攝氏22度,如此溫差也可用來發電。

    留尼旺正在興建一條34公里的電動捷運系統,預定2013年完工,同時鼓勵人民多騎腳踏車、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如果留尼旺島能實現全境零碳目標,將成為全世界的模範。


    【2008/09/07 聯合晚報】

    Google遁地找能源 Why?

    搜尋龍頭的慈善事業機構 Google.org 宣佈,該機構將試著幫助促成一些公司獲得這些地下能源以生產清潔的電力。該機構在一家名為 AltaRock Energy 的地熱能源公司和一家名為 Potter Drilling 的鑽探公司身上共投資了1,000萬美元。
    【富比世╱Jonathan Fahey】

    在我們腳下很深的地方是一層地獄般的熔岩,在極熱的地函中的鈾、釷以及鉀等有毒同位素的輻射流作用下保持著熱度。正是這種熱量幫助形成了火山、間歇泉和溫泉。也正是這一熱量為全球(從冰島到印尼)一部分發電機提供了動力。

    但這種能源仍有大部分未被開發利用,它們要麼在遠離地表因而在人類無法觸及的地方被不斷加熱,要麼就是與可將它們傳送出來的水相隔絕。但在週二,搜尋龍頭的慈善事業機構 Google.org 宣佈,該機構將試著幫助促成一些公司獲得這些地下能源以生產清潔的電力。該機構在一家名為 AltaRock Energy 的地熱能源公司和一家名為 Potter Drilling 的鑽探公司身上共投資了1,000萬美元,並且正為研究和繪圖以及政策議程提供資助。

    照片集

    這只是 Google.org 通過投資於企業、研究活動和政策制定來幫助尋找比煤炭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努力的一部分。該機構目前正在關注3種重要技術:太陽熱能(利用太陽的熱量發電)技術、先進的風能技術以及現在的一種叫做增強型地熱系統(EGS)的地熱能導出方法。

    對於傳統的地熱能,工程師一般在間歇泉、溫泉或火山附近鑽孔,再把一根管子和一個渦輪固定在熱水上方,這就差不多了。而有了 EGS,工程師可以把孔鑽到炙熱的岩石深處,再把水注入縫隙�。當壓力迫使其中的水從附近其他鑽井上升的時候,高溫熱水就足以使渦輪運轉起來,從而產生電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工程師會製造他們自己的間歇泉,這讓地球上有比現在多得多的地方可用於地熱能的開發。

    Google.org 氣候與能源計畫主管 Dan W. Reicher 表示:「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資源,成本不高,但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去年,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一項研究表示,到2050年,EGS 可為美國帶來100,000兆瓦(megawatt)的額外發電能力,而目前僅為2,000兆瓦。這將意味著每年的發電量將比現在的僅1,500萬兆瓦時(megawatt-hours)增長8億兆瓦時。研究人員估計第一個 EGS項目的成本最低約為每千瓦時9美分,然後會降至4美分,其中包括建造、開發和融資成本,但不包括任何可用的政府補貼。這與煤氣的8美分、風能的6美分以及太陽能的31美分以上相比是很可觀的。

    由於地熱可產生持續、穩定的電能,而不取決於風力大小或陽光強度,公用事業單位為地熱電力付出的成本要比風等間歇性資源要高出3倍。

    地熱自1904年以來就一直是一種發電資源,當時是用位於義大利 Larderello 的蒸汽孔為一些燈供電。這個地方目前為托斯卡納100萬戶家庭供電,每年發電500萬兆瓦時。但是,就像 Larderello 一樣,今天的地熱電力來自獨特的地質環境,在這些地方,熱的岩石與地下水靠得很近,並貼近地表。地熱能提供的電力僅佔全球電力的0.5%,佔美國電力需求的0.4%。

    EGS 由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ies 於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但這一技術在油價走低時幾乎被人們遺忘。而走高的能源價格和技術性突破又幫助復興了這一創意。這一創意現在突然受到了一些人的關注。最近在為地熱能源籌集了資金後,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現在又為 EGS 研究提供了9,0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可再生能源部助理部長 Alexander Karsner 表示,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開始。

    他說:「政府即將插手這個問題。這是一種復興。」

    富比世╱提供

    工程師希望通過往地殼內鑽深達15,000英尺的孔而把地熱輸導出來。他們把水泵入一個注水井(藍色的井),使其在�面被岩石加熱。壓力推動熱水從生產井(紅色的井)往上升。熱量使水轉化為工作液,在一個低的溫度下沸騰,從而推動渦輪旋轉產生電力。

    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達到了兆瓦級的 EGS 發電機組在並網發電,EGS 要成為重要的能源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從勘測地質、鑽取勘探井、獲得批准、鑽取作業井到建造發電機,成功開發一個電站需要數年的時間,同時還需要資金。每個鑽井可能需要花費500萬美元,相當於一個石油或天然氣鑽井成本的兩倍,因為這種鑽井的深度是石油或天然氣鑽井的兩倍,達15,000英尺或更深,而且電站至少需要四個井。地質學家和工程師對將碰到的岩石的構造還需要進行許多研究。

    一家名為 Geodynamics 的澳大利亞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大型的 EGS 商用試驗。該公司驚喜地發現,在原先被認為相對乾燥的花崗岩中含有高壓熱水。儘管對該公司而言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但是這個驚喜的代價也是極其昂貴的:這種受壓的水使得該公司2005年的第二個鑽井以失敗而告終,也把這個新興公司逼到破產的邊緣。

    技術長(CTO)Doone Wyborn 表示,Geodynamics 首個50兆瓦級的電站的成本相當驚人,將達到2.50億美元(相當於每兆瓦花費500萬美元;而 Duke Energy 在北卡羅來納州 Cliffside 新建的火力發電站的每兆瓦成為本230萬美元)。不過,Wyborn 表示,既然該公司對鑽井該如何選址、如何鑽井以及該鑽多深已經有所瞭解,那麼成本很快就會降下來,到2014年,當 Geodynamics 的發電能力達到150兆瓦的時候,該公司的每瓦成本將低於煤電。

    法國 Soultz 也在進行大型的 EGS 試驗。美國計畫從今年開始在內華達州雷諾(Reno)附近進行首次試驗。

    正當 Google.org、Geodynamics 以及其他一些機構努力開發 EGS 時,傳統地熱能也正在復甦。還有豐富的高品位的傳統地熱資源尚未被發現。內華達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雷諾校區估計,80%更易於開發的水熱系統還未被發現,很多公司現在正開始尋找這些資源。標注美國地下熱量的最新地圖是根據20世紀70年代採集的資料繪製的。Google.org 正資助美國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一個團體來更新這些資料。

    New Energy Finance 地熱分析師 Mark Taylor 稱,去年全球地熱投資增長了83%,增至17億美元。美國土地管理局(US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進行了首次地熱資源土地租賃拍賣,簽訂了57份租賃協議。該局本月還將舉行一次拍賣。

    傳統地熱能可能提供數千兆瓦的發電能力,這將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 Google.org 被 EGS 所吸引,因為 EGS 可能帶來數萬兆瓦的發電能力。Reicher 表示:「EGS 有望全天候提供巨大的電能,而且幾乎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開發。」

    原文:Forbes.com Looking For Energy, Google Goes To Hell

  • 更多富比世的文章

    【2008-08-19富比世】

  • 學者:工業排碳減量 才是要務

    自由時報20080908
    為響應節能減碳政策,全國多個縣市政府今年停辦中秋烤肉晚會,大賣場烤肉器具買氣大不如前,讓業者叫苦連天。(記者羅沛德攝)

    批政府不敢動大企業 只敢拿百姓開刀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政府不鼓勵中秋節辦大型烤肉,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徐永明認為,節能減碳可從改變產業政策及生活型態著手。與民眾烤肉比起來,大煉鋼廠、大煉油廠對環境的破壞更大,政府不敢動大企業,只敢拿小老百姓開刀,結果影響了節慶民生消費力,採取的手段其實是「倒果為因」。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王亞男表示,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烤肉雖會製造二氧化碳,但可選擇環保烤肉方式,不需因噎廢食。民眾烤肉製造的二氧化碳,比不上工業製程對環境的衝擊。

    王亞男呼籲,世界先進國家節能減碳作法,都從開源節流思考,開源即積極造林;節流則是由政府帶頭全面改採綠建築,並以獎勵方式要求企業界透過技術性提升,降低製造過程排放碳量。

    徐永明指出,馬政府標榜拿一千多億元擴大內需,並推動愛台十二項建設,以提升台灣經濟,但卻把錢用在大建設、蓋馬路,非但無法刺激消費,更與節能減碳政策大相違背。

    徐永明主張,擴大內需的錢應拿來退稅,刺激民生消費,像新加坡為避免通膨,也把公共建設延後。他認為,政府應集思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對策,對核能政策表態,將石化、煉鋼、煉油等傳統產業外移,另補貼氣電混合車、電動摩托車,才可營造優質好環境。

    明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教授安奎提出「健康休閒」觀點,他說,什麼是健康休閒?應由個人主觀判斷抉擇,舉例來說,賭博是休閒,但對健康好嗎?烤肉是休閒,但對自己、他人及地球的健康好嗎?

    安奎說,中秋節烤肉是近幾年才被炒熱的休閒,主要是家人朋友可趁此相聚、動動手,但若要達此目的,也可將料理好的食物帶到郊外野餐,不會製造油煙;或選擇在中秋節當天做身體環保,只吃水果、蔬菜。像他怕胖,準備賞月不吃月餅,改吃桃子、水梨、柿餅,亦象徵「圓」的意涵。

    安奎建議,過去中秋節大都是「男人休閒、女人勞動」,今年不妨讓女人放個假,由男人動手,女人做「老太奶」,享受一日清閒。
     
    六輕年排碳量 等於1萬年中秋烤肉
    與烤肉一次排放4.44公斤CO2相等的活動
    台塑六輕一年排放六千七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等同供一萬零四百九十八個中秋節烤肉的排碳量。(資料照,記者詹士弘攝)
    馬政府上任後環評通過的重大開發案CO2排放量
    中秋烤肉6382噸與國內重大工業排碳量比較
    台塑六輕一年排放6700萬公噸CO2等同生活用電排碳量

    政府搞脫西裝換小車

    環團批只是表面功夫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新政府的節能減碳淪為口號,環保團體痛批,政府只會搞首長脫西裝、大車換小車,如今又倡導停辦中秋團體烤肉,卻在排碳大戶的重大開發案上頻頻放水,喊節能減碳根本只為博取美名,做表面功夫。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執委、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中秋節是否集體烤肉,對節能減碳差別或許有,但其實不是太大,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節慶活動過得更精緻有創意,如果辦得精緻、健康,就算烤肉也未嘗不可。

    環保署表示,以一家四口烤肉使用一.二公斤木炭估算,約排出四.四四公斤二氧化碳,國人一年僅一次的中秋烤肉排碳量總計約六千三百八十二公噸,但馬政府上任後,通過的電廠及鋼鐵廠開發案,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就高達一千五百多萬公噸。而以台塑六輕一年排放六千七百萬公噸二氧化碳來看,等同供一萬零四百九十八個中秋節烤肉的排碳量。

    國人一年烤肉排碳量

    不到全國排放量0.002%

    環保人士批評,國人烤肉排碳量不到目前全國排放量兩億六千五百五十萬公噸的○.○○二%,更不到馬政府開放工業大廠所新增排放量的○.○四%,中秋烤肉被嚴重污名化成污染行為,政府卻容許工業排碳污染?

    徐光蓉說,馬政府喊節能減碳,總是要老百姓去節能減碳,卻不去處理高耗能產業的污染問題,「挑簡單的做,不去面對真正問題」。

    比如說,吹冷氣一小時排放○.六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看電視一小時排放○.一公斤的二氧化碳,以台塑六輕排碳量來看,竟等於全台灣人每人全天二十四小時吹冷氣一百九十天,或是二十四小時看電視看三年多。

    徐光蓉強調,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六成來自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民眾住宅產生的其實僅佔一成三,如果新政府嘴巴喊節能減碳,卻又放任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開發案等過關,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徐光蓉也痛批,馬總統把減碳期程訂在二○二五年回到二千年水準,只有遠程目標,無近程目標,「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作法」,跟西方先進國家作法相反。

    台灣一九九○到二○○六年的碳排放年增率已是全球第一,政府還任由高耗能重大開發案一再通過,環保把關功能不彰,「已很少有開發案過不了」,總有一天,台灣會付出重大代價。

    台灣綠黨秘書長潘瀚聲表示,馬政府不只在高耗能開發案放水,一些道路開發案也有死灰復燃跡象。他表示,政府應要去制定全國能源的發展與管理策略,包括推動能源稅、促使高耗能產業轉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馬政府節能減碳措施的最大特色是跟企業約定未來要配合碳排放管制,但只是張「空頭支票」,未來會不會要求企業配合,根本不確定,也不願意對碳排放作總量管制,他們所謂的汰舊換新或提升效率,只是讓新開發案單位產能的碳排放量減少,但只要產能增加,碳排放總量就跟著增加,卻完全不受管制。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台塑節能減碳 年省63億元

    • 2008-09-05 工商時報 【陳彥淳╱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就任後積極提倡節能減碳,對於工業重大投資策略似有影響,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日前在內部會議中對高階幹部表示,國家投資政策不應該只有環保,也應該兼具工業發展,而企業則是應負起節能減碳的社會責任,達到共存共榮的目的。

         事實上,台塑集團自六輕投產以來,已經投入近千億元的規模在節能減碳的工作上,若從節水與節能績效的來計算,台塑六輕至今已完成510件節水改善方案,實際節水量每日達21.5萬公噸,也完成了435件節能改善方案,降低CO2排放量305萬公噸。

         台塑集團投入大批資源施行節能減碳,除了善盡企業責任外,粗估每年更將因此節省高達63億元。

         台塑集團秉持著王永慶的經營理念,強調污染是一種浪費,特別成立企業環境安全衛生中心負責執行,如今台塑六輕的節能減碳工作仍馬不停蹄,到2010年前的節水改善方案還有151件,預估可再省下每日4萬公噸的用水量;節能的改善方案也還有273件,約可再減少CO2排放量達245萬公噸。

         台塑環安中心指出,台塑六輕從民國88年起,就已經開始執行節水節能的改善方案,其中在節水的部份,六輕廠區積極展開製程設備的改善、操作條件調整、製程廢水及冷凝水回收,以及雨水收集等措施,至今成效彰顯,帶動單位產品的用水量,從最早期的每公噸產品需用水7.81公噸,去年已經降到每公噸產品需用水為2.2公噸,可說是有長足的進步。

         在節能的部份,環安中心表示,為了降低蒸氣排放,台塑六輕透過採用節能設備及技術、蒸氣重複使用,以及提升加熱效率。

         從88年至去年7月,每小時可節省下683公噸,未來還將積極落實改善計劃,計劃每小時再減少787公噸。

         此外,台塑六期的電力節約至今每小時節省了49千度。若再以廠區內的氯乙烯廠與苯乙烯廠為例,其中氯乙烯廠的CO2排放量,已經從每單位產品排放0.6公噸,降至0.19公噸;苯乙烯的排放量密度,也從原本的每公噸產品要排放2公噸,現在已經降到1.67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