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文獻,然而美國的杯葛使協定的效力大打折扣,本周隨著曼谷會議揭幕,外界將可檢視唯一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富國-美國,是否已改變態度?或者只是虛應故事? 美國總統布希2001年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主張氣候變遷未必威脅人類前途,現在終於改口承認了。但美國仍堅持,中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大國必須同步加入,否則美國不會加入。 此外,儘管美國反對京都議定書,過去幾年來,華府已投資大筆金錢在相關科技上,包括氫科技。促成國際間體認到行動的迫切性的,是聯合國氣候小組去年的報告。報告強調,九成可以確定人類行動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 2005年蒙特婁聯合國氣候會議,在美國堅持下,最後只同意將展開一個非正式的「對話」,而該對話絕非「協商」的前奏曲。 去年12月在峇里島會議上,美國也是最後一個放棄反對的國家,當時全場代表對美國代表發出噓聲。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代表席勒說:「他們完全被孤立,根本沒辦法(像在蒙特婁會議時那樣)跺著腳走出房間。」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狄波爾說:「我認為美國真的已經改變。」他也稱讚開發中國家參與協商的熱誠。 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氣候顧問蘭奇拜瑞說:「年底情況會改善。」不論是共和黨可能推派的總統候選人馬侃,還是民主黨的柯林頓或歐巴馬,都主張加強抑制氣候變遷。 【2008/03/31 經濟日報】 |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要美加入京都議定書協定 條件不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