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抗暖化商機…金融業搶碳權交易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二十三日電】

全球各大銀行與創投業者現正逐步跨入碳權交易市場,他們走出交易廳,加入並規劃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建設項目,希望藉此獲得排碳配額,再賣到歐洲市場牟利。

為對抗全球暖化應運而生的碳權(carbon credit)市場已交易多年。Point Carbon公司估計,去年全球碳權交易量達325億美元。然而,華爾街金融公司不只擔任碳權交易中間人,還實地執行減碳排放的工程,顯示投資界更加看好碳權市場。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碳權交易部門主管阿瑪德(Imtiaz Ahmad ),就不只在辦公室盯著碳權價格而已。他在中國大陸負責建設風力發電廠,在厄瓜多爾興建水力發電廠。巴克萊資本、德盛銀行(Dresdner Kleinwort)也積極投入減碳排放的工程項目。

而像湯森(Bill Townsend)這樣的創投業者,則是把石油公司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灌進德州荒廢的油井儲存,不讓其散入大氣層中。湯森原本是採油業者,他共同創立的藍色資源公司(Blue Source),自2001年以來已用這種方式獲取2.7億公噸的碳權配額。

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是目前最大的商業化碳權交易機制,主要在歐洲氣候交易所(ECX)交易。歐盟27國廠商必須符合EU ETS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標準,如果減量超過標準,就可賣出稱為「歐盟排碳配額」(EUA)的碳權;如果減排沒有達標,就必須從市場購買碳權。

隨著碳權市場擴大,歐洲企業現在希望從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購得較便宜的碳權。這些國家可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在減排之後獲取「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CER今年已開始在ECX交易。

由於發展中國家現行技術水準低,改善幅度大,因此引進新技術、獲取碳權的成本比在歐洲便宜。舉例而言,CER目前售價約為每公噸7到17歐元,而EUA在歐洲氣候交易所的價格約為24歐元。

新聞辭典》碳權(carbon credit)

•依國際公約或企業自願減排架構,企業或國家沒用到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稱為「排碳權」,透過市場賣給需要排放CO2的買家

如何獲得碳權:

•自行減排換配額:企業減少的CO2排放量若大於應減幅度,就可透過交易所賣給需要排放量的廠商。

•幫別人減排換配額:創投業者、銀行投資協助開發中國家改善能源效率,因此減下的CO2排放量可拿到市場銷售。

•交易單位:每單位1,000公噸CO2排放量

•交易市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占全球碳權交易約四分之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於2003年最早成立。此外尚有新近成立的澳洲氣候交易所(ACX)等。

【2007/12/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