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冷卻地球 歐巴瑪考慮人工改造氣候

自由時報20090419〔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解決全球暖化的危機已刻不容緩,美國總統歐巴瑪首席科學顧問、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德倫接受美聯社專訪時透露,白宮正在討論是否要把人工改造氣候列為冷卻地球所需的應急手段。

利用科技蓄意使氣候變冷的概念稱為「地球工程學」(Geo-engineering),這種點子過去被視為奇思幻想,但隨著全球暖化現象日趨嚴重,如今已深受矚目。霍德倫提出的可能選項包括:

——把發電廠與火山爆發所產生的硫磺粒子噴射到平流層來反射陽光,這個概念是諾貝爾化學獎主克魯岑於2006年提出,目前越來越受到重視。

——打造人工「樹木」,即利用巨塔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加以儲存。

不過霍德倫提醒,地球工程學有其風險,例如前述第一種作法就可能帶來嚴重副作用,包括南北極上方的臭氧層大量遭吞噬,並導致地中海及中東地區更加乾旱。

霍德倫在訪談中起初表示前述構想只是他個人觀點,後來鬆口承認他已在政府討論中提出相關議題,參與討論的包括內閣官員以及美國航太總署(NASA)及環保署等機關的主管。

霍德倫形容當前全球暖化的情況就像「一輛煞車失靈的車子在迷霧中駛向山崖」,他和許多專家都認為,地球溫度若再上升幾度就會在部分地區導致災難性的乾旱與食物短缺,並在其他地區造成海平面上升及更猛烈的沿海暴風雨。

霍德倫擔心,美國與其他國家延緩全球暖化的速度太慢,可能把地球加速推向幾個「臨界點」,包括北極圈夏天冰層可能在6年內完全消失,從而造成地球氣候劇變,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其他可能巨幅加速氣候變遷的因素,還包括西伯利亞永凍土逐漸融化而釋放出甲烷,以及全球各地規模更大、更頻繁的森林火災。

規範溫室氣體 美加速立法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17日宣布二氧化碳與其他五種溫室氣體是「有害健康」的物質,這是美國政府首度正式承認氣候變遷的威脅,且準備依法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這項歷史性的決定將促使國會儘速立法,訂立美國溫室氣體的排放架構,可能會推動風力、太陽能等綠能科技的普及運用。

這項劃時代決定與前任布希政府的態度大相逕庭,展現歐巴馬政府對抗全球暖化的誠意與決心。歐巴馬稍早已呼籲國會儘速完成立法,建構美國的碳排放限額架構。

EPA裁決說:「氣候變遷很可能是個大規模問題。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會危害公眾的健康與福利。」

依據環保署這項認定,政府將有權動用清淨空氣法(Clean Air Act)限制汽車、工廠、電廠的碳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

但EPA表示,不希望動用嚴厲的清淨空氣法來規範溫室氣體,而是希望由國會另行立法。

根據歐巴馬政府的構想,美國將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採總量限額管制,配額內的碳排放權將可在公開市場交易,成為所謂的設限與交易(cap-and-trade),類似歐洲行之有年的作法。

立法細節尚在商議,有些國會議員希望某些行業,例如仰賴火力發電的電廠可不受限制。但歐巴馬明確表示他不會允許任何「免費排碳」出現,發電廠因此可能必須轉而運用風力、太陽能等較昂貴但低碳的發電技術。供電520萬戶的美國電力公司(AEP)表示,電費可能將必須調漲25%到50%,甚至更多。

兩年前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二氧化碳也是污染空氣的物質,屬於清淨空氣法的管轄範疇,因此命令EPA著手研究,最終促成這項「二氧化碳有害健康」的認定。

許多美國國會議員長年反對立法規範二氧化碳排放,認為這將大幅提高能源成本,削弱美國競爭力。當年京都議定書也一直過不了國會這關。但EPA現在有權逕行使用清淨空氣法限制碳排放,排碳量極大的電力公司與石化廠,將寧願給較為友善的國會立法管制,也不希望被較不友善的EPA直接限制。

除了二氧化碳,EPA還宣布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與六氟化硫這五種溫室氣體為有害人體健康,因此同列管制範圍。

EPA的報告中強調,這六種溫室氣體單獨都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是其附帶的氣候作用,會損害世世代代的民眾福祉。

【2009/04/19 經濟日報】

美清潔空氣法 來捏企業的鼻子

美國聯邦環保署認定二氧化碳等六種氣體對人類健康和地球氣候構成重大危害,圖為綠色和平組織在抗議火力發電的活動中,焚燒二氧化碳符號。
歐新社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 (EPA)17日宣布,二氧化碳與其他六種溫室效應氣體污染源確實對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構成重大危害。這是美國政府首度表示將運用「清潔空氣法」來規定發電廠、小汽車和卡車減排這些氣體,EPD的宣布也相當於為歐巴馬的能源政府背書。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布希政府向來抗拒EPA今天公布的這類結論,因為這種觀點會引發改變政策以適應新減排標準的壓力,而減排可能增加企業界的成本,轉而傷害美國經濟。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07年4月諭令聯邦政府環保單位檢討溫室氣體是否危害大眾健康與社會福祉,以便決定應否在「清潔空氣法」中加入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限制,但布希政府強烈反對用「清潔空氣法」處理氣候變遷問題。

EPA現在重申歐巴馬的訴求,力倡研發新能源,因為研發新能源既可解決污染,又能在創造數百萬「綠能」工作機會,而且減少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EPA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個重大問題,溫室氣體不但是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而對公共健康和福祉構成危險」。

除了二氧化碳,EPA指名的其他五種溫室氣體是: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0)、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六氟化硫(SF6)。

EPA表示,分析顯示「溫室氣體造成的污染對目前、對未來世代都是嚴重問題」,必須採取步驟來遏止其衝擊。

智庫「自然資源保衛委員會」氣候政策主任杜尼格表示,EPA的公布具有「重大的法律意義,美國政府首度正式表示相關科學是真的、相關的危險是真的」。

但EPA表示,EPA本身還不會馬上厲行管制,政府希望走國會立法之路。民主黨議員表示,將在未來數周內研擬法案。

美國許多商業協會與組織反對聯邦政府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量,表示這將為中小企業與一些辦公大樓帶來巨大成本負擔。國會眾院共和黨領袖波納也形容,EPA「走後門醞釀能源稅,這對消費者、就業和美國經濟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2009/04/18 聯合晚報】

憂暖化>恐核 乾淨能源 有「核」不可?

全國能源會議召開前夕,國內風力發電龍頭,德商英華威以看不見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決心為由警告撤資。全國能源會議閉幕,行政院長劉兆玄宣示今年將是「再生能源條例啟動元年」,重申「核能作為邁向低碳社會的過渡期,乃是既成的事實。」環保人士因此批評能源會議是「擁核者的復辟大會」。國際周報介紹風力發電在西班牙和德國,核能發電在美國的近況,以及上太空收集太陽能的嘗試。

全球暖化情況日趨嚴重的效應之一,是國際社會不再談核色變。美國最嚴重的核災,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的核能外洩事故發生於30年前。而在核災的恐懼逐漸被全球暖化的焦慮取代後,連美國也開始將核能與風力、太陽能等乾淨能源相提並論。

核能復辟,與油價飆漲、二氧化碳排放汙染環境,化石燃料成了眾矢之的有關。

美國現在連禁止設置核電廠的州也不反對使用核能,民眾對核能的接受度也變高,蓋洛普最近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59%的美國民眾支持使用核能,為1994年來最高比例。

全球暖化,在追求低碳生活的大原則下,美國人的反核立場開始軟化。核能最可取之處,是它完全零排放,而核能價格穩定,美國能夠自產則是另兩大優點。目前,美國31州共有104座反應爐在運作,核電占美國發電量的五分之一。

美國人現在對核能的態度是,核能並非美國能源問題的唯一解答,但可以是一個選擇。

近兩年,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已接獲26件建造新反應爐的申請,但最快2011年才會發出新照。無論是民主黨州或共和黨州,都有官員在為新反應爐開路。連化石燃料豐富的肯塔基與奧克拉荷馬兩州,也在推動立法,要把核能解凍。

核能業者聲稱,核能技術已遠勝於過去。但美國並無長期的核廢料儲存場,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美國核電廠每年約製造2,000噸核廢料。

【2009/04/18 聯合報】

氣候變遷傷害 亞太 恐最慘

自由時報20071120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三十五個環保及人道救援團體十九日公布「亞太地區是否會毀於一旦」研究報告,警告如果世界各國不重視氣候變遷問題,亞太將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數十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極可能毀於一旦。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亞洲的溫度將在本世紀內持續上升,負面後果包括降雨及季風將更難以預測、嚴重影響農作收成,而颱風及熱帶風暴的威力將更強大,海平面上升也將使太平洋島國面臨亡國威脅。

小型農場受創最深

研究發現,亞洲佔全球四億小型農場的八十七%,而這些小規模農作受氣候變化影響最深;如果產季夜間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將使亞洲稻米減產十%,而小麥產量將在二○五○年前減少三十二%。另外,生質能源作物的熱潮將加速森林砍伐,導致全球暖化加劇。

洪澇苦旱 糧食減產

以國別區分,萬那杜、吉里巴斯、吐瓦魯等島國已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而亞洲沿海地區的四十億人口也可能受到影響;七成人口務農的孟加拉則受到溫度及降雨型態轉變的影響,農作物產量已經受到影響;印度既面臨暴雨成災,部分地區又面臨旱災威脅,「坐視不管,印度將失去三成的糧食產出」;中國受到旱災及其他因素的威脅,在本世紀結束前主要作物將可能減產三十七%。

報告呼籲先進國家履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並放寬對再生能源科技的管制,讓落後國家同享再生能源的利益,以印度為例,「如果積極開發,也許在二○五○年前,就能有六成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