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美國牛 要課空汙稅

美國環保署(EPA)為了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考慮對排放甲烷的家畜徵稅,據估計,每頭乳牛將負擔175美元的稅,每加侖鮮奶生產成本可能增加8美分。

美國環保署最近公布了根據「清淨空氣法」管制溫室氣體的草案,內容不但涵蓋交通工具和工廠的汙染,家畜產生的汙染也在管制範圍。

紐約州農業聯盟估計,每頭乳牛將課175美元稅,肉牛的稅是87.5美元,肉豬也要20美元。

影響更大的是,許多小規模經營的農家將面臨沉重負擔。

美國農業聯盟國會聯絡處主管克勞斯表示,酪農生產每加侖鮮奶的成本將上升7到8美分,但民眾購買價格的增幅難以估算,因為農民不能像一般製造廠商那樣,直接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美國農業部向環保署提出警告說,每家農場每年限制排放100公噸溫室氣體的規定,將會使小農變得難以生存。

按照溫室氣體管制草案規定,飼養超過25頭乳牛或50頭肉牛、200頭肉豬,或種植玉米面積超過500英畝的農民,都必須申請排放許可。

扣除20萬個規模較大的商業化經營農場,美國農業靠190萬個小農家支撐,他們平均年產值2萬5,589美元,經營面積271英畝。如果列入管制,這些小農無法負擔增加的成本,官方執行法規也有困難。

紐西蘭和愛沙尼亞原本也想對牛隻課徵空氣汙染稅,但在民意的強力反彈下作罷。

紐約時報記者認為,家畜要課空汙稅還早得很,農民毋需過度驚慌。

但克勞斯表示,美國新總統歐巴馬有意對付氣候暖化問題,除非國會立法排除農業,否則家畜將難逃課稅的命運。

【2009/01/07 經濟日報】

南極冰層融化 竟可阻地球暖化

圖╱聯合報提供

專家預測2009年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意味著地球暖化的問題將更加嚴重。不過,英國的科學家卻帶來好消息。他們發現,南極冰層雖然逐漸融化,卻會釋放出微小的鐵粒子,成為海藻的養分,讓海藻成長,而後浮上水面吸收二氧化碳,之後竟因此沉到海底,把造成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封鎖起來。

這項發現讓科學家相當振奮,另一項實驗因此即將展開,地點選在福克蘭群島東南方約1300公里的英屬南喬治亞島(British island of South Georgia)附近。英國的科學家準備了好幾噸的硫酸鐵,打算以人工的方式在這片南冰洋上「施肥」,讓海藻大量生長,進而讓海藻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看看能不能因此化解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英國每日郵報指出,南冰洋涵蓋面積達2000萬平方哩(5180萬平方公里),所生長的海藻可以吸收35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年燃燒石油、天然氣、煤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八分之一。

南冰洋如果真能發揮遏止地球暖化的功能,那將是一處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因為南冰洋不像其他水域擁有那麼大量的鐵。

然而,儘管科學家認為南極海域的自然機制已存在數百萬年之久,但環保人士仍然擔心,人工製造海藻的方式可能損害地球脆弱的生態系統。此外,報導中也提到,如果海藻無法沉至水面下數哩,那麼仍然會將二氧化碳釋放至空氣中。

南極冰層為何含有鐵粒子讓科學家不解。有人認為,南極冰層的鐵粒子來自其它附近大陸,是風力讓鐵粒子遠渡重洋而來。根據測量,這些鐵粒子的寬度不到一公釐的十萬分之一。

【2009/01/05 聯合報】

綠色革命 歐巴馬打造亮麗前景

歐巴馬執政後的刺激經濟方案將是綠色的。即使在經濟衰退、油價猛跌、各界開始懷疑歐巴馬是否會實現競選承諾,上台後推動環保綠色革命之際。歐巴馬仍表示﹕「環境問題不解決,將使美國經濟繼續減弱,並威脅國家安全。」

富比世雜誌報導,歐巴馬復甦經濟計畫的細節外界尚不明確,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他要把刺激經濟計畫的側重面之一放在創造「綠色工作」上。

商業周刊報導,歐巴馬將強調全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未來10年投資1500億元開發新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生化能源、核能以及清潔煤炭。歐巴馬說:「除了環境收益以外,這樣的投入將幫助我們完成產業轉型、把我們帶出經濟危機、創造500萬個無法外包的綠色工作。」

歐巴馬的計畫能否創造如此多的綠色工作,是經濟學家辯論的話題。支持者認為,高能源價格已迫使不少企業具備轉型的基礎、政府的減免稅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這些都是歐巴馬推動綠色產業的基礎。

但懷疑者認為,降低二氧化碳排量的措施就是增加排放這一有害氣體的費用,但經濟衰退時很難實施。此外,政府鼓勵新能源開發,若掌握不好,可能使科技開發走錯方向。更令人擔心的,政府的大筆投入,最後可能流入外國企業,就像VCR和平面電視在美國發明、但在外國被真正商品化一樣。

樂觀者認為,即使綠色產業部分外流,但它刺激產生的就業機會,多數必須留在美國。例如從植物中提煉能源,必須靠近種植場所。讓民宅增設隔溫層,裝修工作必須在美國。麻州大學經濟學家波林(Robert Pollin)表示:「就業影響會非常大,每100萬元投入就會帶來18個就業機會。」

富比世雜誌指出,為歐巴馬提供施政策略的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報告認為,「綠色復甦」是刺激經濟最有效的方向。該報告預測,歐巴馬若用1000億元刺激經濟,投入綠色產業創造的就業比投入石油產業多4倍,比直接援助消費者能多創造30萬個工作。不過,綠色復甦計畫能否被明年開始的新國會接受是個挑戰,通過後能否真正見效更是個未知數。

【2008/12/29 世界日報】

澳洲承諾2020年減碳5-15%

澳洲總理陸克文今天宣布,澳洲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0年減少5%,如果其他國家也願意簽署響應大幅減碳行動,澳洲願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達15% 。

根據澳洲政府今天所公布排碳減量計畫評估,這項將從2010年7月開始推動的減碳計畫預計將會使通貨膨脹率頓時上揚1.1%,之後每年持續上升0.1% 直至2050年。

陸克文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確實造成許多不便,但卻也是我們無法繼續坐視不管的事實。」

同時,由於一旦減碳計畫付諸行動,各個相關企業勢必將多餘的負擔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根據澳洲政府所提供的白皮書評估,每排放一公噸碳的價格約25元澳幣(約新台幣552元)計算,屆時水電、瓦斯費都將大幅調漲。

澳洲政府對此保證提供一年約新台幣1千3百多億的補助計畫,確保中低收入家庭和退休人士生活不受影響。

不過,力挺減碳計畫的綠黨則不滿陸克文雷聲大、雨點小的減碳政策,綠黨主席布朗(Bob Brown)認為陸克文的政策很明顯地是受到企業界施壓所產生的折衷方案,辜負民眾去年選他擔任總理的期待。綠黨希望澳洲202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比1990年減少40%。

【2008/12/15 中央社】

2025預言:中印崛起 美地位下降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在一項預言2025年全球大勢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可能成為俄羅斯的一大助力,某一歐洲國家可能因為組織犯罪與美元而顛覆,美國的地位更可能在未來20年間持續下降。

NIC是美國「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的高階分析機構,每4年編製一次報告,供美國領導人研判潛在問題與契機的參考之用,今年是第4次發表報告,題為「2025全球趨勢」,歷時1年完成。報告指出,為害俄羅斯的組織犯罪最終可能顛覆某一個東歐或中歐國家。報告並未透露該國家的名稱。

報告指出中國屆時可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經濟體,全球各國可能不再仰賴石油,美元仍將是重要的貨幣,卻不再是唯一的強勢貨幣。至於美國,可能因為決定將更多資源轉用於解決國內問題,再加上中國與印度崛起,以致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全球地位相對不如以往。

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極可能導致俄國與加拿大的耕作季節延長,並降低兩者勘採北極油田的困難度,最終強化它們的經濟,而俄國蔚為全球強權的過程可能因為它對能源領域投資不足、組織犯罪嚴重及政府貪瀆等因素而蒙上陰影。

報告又說,非洲與南亞國家可能因為政權瓦解或面臨安全問題,氣候變遷引發的飲用水及糧食不足,以及總人口遞增至14億等因素而陷入動盪乃至近乎無政府狀態,而隨著各國競逐不斷遞減及轉移的糧食、飲用水及能源等資源,再加上核武技術擴散,2025年為此爆發區域衝突的可能性高於當前。報告指出:「最容易捲入衝突的國家位於不穩定的大弧形範圍內,其中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北非、中東、巴爾幹、高加索、南亞、中亞與部分東南亞地區。」報告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如果伊朗持續推動核武計畫,該地區可能出現核武競賽。

報告指出,儘管屆時的全球局勢更加不穩,凱達式微的速度卻可能高於想像,恐怖攻擊的受害者以穆斯林居多,以致它在穆斯林世界日益受到排斥及譴責是主因之一。報告說:「凱達意識形態強硬,無法達成戰略目標,更無法成為群眾運動,凡此均是它不太可能超越世代的主因。」

報告認為,中東地區以外部分非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的地緣政治地位可能提高,其中包括土耳其與印尼,至於伊朗,如果廢除神權政治,可能在新的全球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8/11/22 聯合報】

綠住家 享受時尚又環保

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節目「全球首選綠住家」20日晚上播出,圖為12月18日的節目,主持人拜訪威尼斯海灘一棟小屋。這棟小屋設有太陽能板天篷,可省下九成電費。
圖╱Discovery頻道提供非報系

很多人可能認為,舊物回收利用或節能省電往往必須付出生活品質降低的代價,其實對生態友善的生活方式與豪華享受可以並行不悖。

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選出全球幾座代表性「綠住家」,這些家庭的風格與裝潢相當時尚,但以具前瞻性的「綠色秘訣」兼顧環保和居家。

以美國加州的「麥金利住宅」為例,這棟住宅位於濱海地區,屋主本身就是一位建築師,他在屋裡設置了太陽能熱水系統,還讓天窗和牆上窗戶可以因應室內氣溫、天候而自動打開或關閉,利用海風保持室內通風,省下空調的電力耗費。

美國舊金山的另一棟綠色住宅不但外觀造型搶眼,更擁有全美第一座經核准的都市用風力發電機。而在倫敦郊外3分鐘車程處,則矗立著一棟21世紀的樹屋,這棟建築的設計完全融入周遭環境,外有樹木纏繞,屋主利用壁球場的回收舊地板以及其它永續材料,打造獨樹一格的鄉間住宅。

美國芝加哥以西160公里外的一間房屋,這棟名為「奇卡普」的房屋占地約62坪,擁有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與室內太陽能加熱岩壁;接下來在澳洲雪梨港10分鐘車程外,兩位建築師不用一棵樹就打造出一棟終極樹屋。這棟住宅俯瞰美麗的紅樹林沼澤,以玻璃和鋼鐵旋臂固定在岩面上,壯觀的砂岩巨石可在夏季幫房子降溫。

Discovery頻道將從20日起詳細介紹這些綠住家,每周四晚上9點播出。

【2008/11/20 聯合報】

大海吞土地 馬爾地夫要遷國

外國觀光客沿著馬爾地夫庫倫巴島海灘散步。有意購買國土的馬爾地夫去年曾邀集部分島國集會,共同研商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逐漸升高的對策。
法新社

馬爾地夫總統當選人納希德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不斷抬高,國土貼近海平面的馬爾地夫終有舉國被迫他遷的一天;他打算為國人物色新土地。

馬爾地夫是舉世地勢最低的國家,國土的最高處距離海平面不過2.4 公尺。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末為止,全球海平面可能提高將近60公分;納希德表示,如果氣候變遷持續導致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勢必難逃完全沒頂的命運。馬爾地夫面積298平方公里,約是金門的兩倍大。

41歲的納希德是馬爾地夫的第一位民選總統,11日宣誓就職。他表示將成立一筆基金,用以購買舉國他遷所需的土地。納希德的發言人沙吉表示,馬爾地夫新政府必須及時採取行動。他表示:「馬爾地夫人民非常關切全球暖化與環境的問題。我國的國土距離海平面約僅90 公分。海平面只要抬高,可能對馬爾地夫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毀滅性的威脅。」

20世紀期間,馬爾地夫部分列嶼周圍海域的高度抬高將近20公分。納希德認為,即使海平面只是略微抬高,馬爾地夫的大片國土也會沒入水中。

圖╱聯合報提供
他表示:「我們無法獨力阻止氣候變遷,因此必須購買其他地方的土地。這是未雨綢繆之計。」他又說,他曾與部分國家商討這項構想,對方「傾向接受」。

納希德計畫成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利用觀光收入購買土地,以備未來子孫有朝一日必須他遷時,有地可供建立新生活,以免淪為環境難民。他希望能夠在文化、飲食習慣、氣候形態近似的附近地區找到理想的土地,可能是印度或斯里蘭卡。大片國土無人居住的澳洲也在考慮之列。

納希德是在上月28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擊敗71歲的現任總統蓋約姆。蓋約姆自1978年以來一直統治這個觀光島國,他曾多次以政治罪名把納希德送進大牢。直到數年前,任何人公開表明有意尋求馬爾地夫總統大位,都會被流放到無人小島上。

除了準備遷國,納希德還保證掃除貪汙、減少國家支出,並將總統府改成該國第一所大學。

馬爾地夫觀光資源豐富,不過政府卻貪汙腐化,而且毒品問題相當嚴重,據說年輕人有三分之一吸毒。該國四成人口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社會不和諧導致出現宗教極端主義,去年曾發生攻擊觀光客事件。

【2008/11/11 聯合報】

對抗氣候變遷 歐盟下周提公約

全球今年12月才要在哥本哈根開會協商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後繼公約,但歐洲聯盟下周就會提出歐洲版公約,做為準備,版本大致有兩個新重點,一個是將航空公司和海運納入減排標的,二是加強全球投資對抗氣候變遷。

歐盟所以趕在下周提出其對抗氣候變遷的方案,原因之一是打鐵趁熱: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競選時承諾減少美國的溫室效應廢氣排放,各界樂觀他會致力國際減排協商。他的前任布希反對京都議定書,美國因此成為全球協力減排裡的一個大漏洞。

【2009/01/22 聯合晚報】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世界氣象組織:反聖嬰現象造成歐洲嚴寒

  • 2009-01-10 【法新社】

     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今天表示,自從去年11月以來,在歐洲肆虐並奪去數十條人命的酷寒天候,部份原因是反聖嬰(La Nina)現象所致,也就是太平洋表層水溫異常變冷。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指出:「目前嚴寒天候肆虐,部份原因是反聖嬰現象所致,這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與東部水域的海水表面溫度下降。」

     聲明說:「然而,大家仍應記住,氣候是由極其複雜的交互影響所造成,因此,特定單一因素不會造成特定單一事件。」

     這個設在日內瓦機構的祕書長雅拉德(Michel Jarraud)籲請民眾不要認為目前歐洲的嚴寒天候,是全球不再暖化的證據。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儘管2008年比2007年要冷,它仍是紀錄上第10溫暖的一年。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二氧化碳「零排放」為中國新會風

一次為期三天的研討會,約排放八十二噸二氧化碳。為了吸收、固定這些二氧化碳,北京一家公司打算出資兩萬元人民幣,在北京郊區營造二十畝樹林。

研討會舉辦方介紹說,這些樹木成林后,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將達到一百七十二噸。這已足夠抵消會議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此次會議由此也就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此次會議就是周二中國國家林業局和北京市政府在此間舉辦的「林業碳匯和生物質能源發展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介紹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始,中國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出現了持續增長的態勢。二十五年的時間里,中國通過持續不斷地開展造林和森林管理,凈吸收二氧化碳近四十七億噸。

目前,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一點七五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十八點二一。這不僅增強了中國森林資源的木材供給,也提高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能力。

李育材同時坦陳,中國仍然是一個森林資源短缺的國家,森林面積雖然有了較大增長,但森林質量還不高,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以及整體效益還有待提高。此外,氣候變暖對中國森林的生產力、物種分布和生態系統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不能規避其中的不利影響,森林不僅不會起到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還會加劇氣候變暖趨勢、惡化林業自身發展狀況。

【2008/12/16 中新社】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義大利威尼斯旅館推出淹水促銷專案

  • 2008-12-11 【中廣新聞╱劉剛】

    義大利威尼斯最近水位上漲,市中心水位一度高出海平面1.56公尺,嚴重影響觀光業。為了吸引遊客,威尼斯旅館工會推出淹水促銷專案,不但降低售價,還讓遊客免費使用雨靴。

    威尼斯旅館說,這次淹水很快就會過去,遊客不必擔心,如果遊客現在去威尼斯,可以享受淹水促銷專案。

    淹水促銷專案內容是,在威尼斯旅館住一晚,收費190歐元,相當8千元新台幣,還免費提供遊客使用雨靴,以及發給每位遊客一張淹水旅行圖,告訴遊客淹水期間,如何在威尼斯安全旅行。

    威尼斯這次發生的淹水,是本世紀第四高水位,也是1968年以來的最高水位。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減碳 歐盟通過氣候能源包裹方案

  • 2008-12-14 中國時報 【鍾玉玨、江靜玲╱綜合十三日外電報導】

     歐洲聯盟為期兩天的峰會昨天在布魯塞爾落幕,與會廿七國領導人就歐盟執委會提出的氣候能源包裹方案達成協議,根據這項以「三個二○%」為目標的強制性協議,歐洲大陸計畫在二○二○年之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一九九○年水平的八成。

     歐盟一直試圖在節能減碳上做全球的表率。去年歐盟領導人通過了雄心勃勃的氣候能源計畫,繼而在今年一月提出各成員國減碳目標等配套措施,遞交本次峰會批准。這次協議可望在本月十六或十七日經歐洲議會表決生效。

     協議具體揭櫫「三個二○%」的目標:二○二○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比一九九○年排放量少二○%;再生能源占能源總消耗量的比例提高至二○%;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消耗量減少二○%。

     會議一開始進行得並不順利。目前歐洲經濟金融危機影響,面臨衰退,部分成員國以保護本國製造業為由,拒絕為歐盟的節能減碳目標買單。

     德國和義大利擔心協議加重國內一些碳排放量偏高產業生產成本,要求鋼廠、水泥業免付排碳的權利金。而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中歐國家,也要求特殊待遇,幾經折衝,最後答應讓他們以優惠價進行碳交易。

     歐盟執委會估計,落實「三個二○%」可能耗資一千億歐元,但強調,有了碳交易制度,獲利將超過支出。

     而在波蘭的波茲南,今天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則對碳稅以及是否延續「京都議定書」進行交鋒。

     另外,為因應全球氣候變化,美國加州繼二○○六年立法減排二氧化碳之後,十一日又率先通過一項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法律,從工廠作業方式、日常家電乃至車輛所用燃料等,均詳加規範,希望在二○二○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一九九○年的水平。

     加州是全球第八大經濟體,最新財測顯示,至二○一○年中,加州預算赤字可能攀高至四百一十八億美元,而這項環保計畫將造成財政龐大負擔,但「空氣資源委員會」昨天仍無異議通過計畫。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說,他希望該計畫能有效刺激經濟發展,且成為各州的楷模。

溫室氣體減量 瑞士主張訂定約束性承諾

  • 2008-12-12 【中央社】

     瑞士環境部長魯文柏格今天在波蘭波茲南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說,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一樣,都需要強有力的全球管制來解決,明年應訂定約束所有國家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

     據瑞士政府發布的魯文柏格(Moritz Leuenberger)講稿,他對與會各國部長表示,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二者有些共同點:「原因和結果我們都曉得;風險都一直被忽略;傷害都是全球性的;都唯有全球性的方案才可能解決問題」。

     他並指出,主要新興經濟體要求在制定未來的全球金融市場規則時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這項要求完全合理。依據同樣的精神,這些國家也必須有意在對抗氣候變化之戰中負起更大的責任」。

     瑞士政府發布的講稿中未指出個別新興國家,但新聞稿中點名中國、印度和巴西。

     魯文柏格說,所有國家都應接受約束性承諾,至少同意在特定產業部門例如水泥和煉鋼業中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去年底的印尼峇里島氣候變化會議,各國同意要在2009年底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會議達成新協議,以因應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所需。魯文柏格主張哥本哈根會議應訂定具約束性的減量承諾。

     他說,瑞士追隨歐洲聯盟的目標,願意在2020年減到比1990年水準少20%,「甚至30%,如果其他國家也承諾這麼做」。

     他說,如今金融危機攫取了全世界的注意,然而「我們不該誤以為,由於要花錢因應金融危機,保護氣候的任務就可以被冷落」;正好相反,世界應該多投資於保護環境的科技、基礎建設,以及改進能源效率

減少溫室效應 瑞典貢獻最多沙國最少

  • 2008-12-11 【法新社】

     在此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兩個組織今天公佈指數顯示,在減少溫室廢氣排放量方面,瑞典的貢獻最多,沙烏地阿拉伯的貢獻最少。

     不過這項每年公佈的「氣候變遷表現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只把瑞典排列在第四位,前三名全部從缺。

     非政府組織「德國守望」(Germanwatch)和「氣候行動網歐洲分會」(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表示:「沒有任何國家在維護氣候方面的作為,能斷定為令人滿意。」

     這兩個組織解釋,沒有任何國家展現出「更大力投入」以避免氣候出現危險變遷的意願。

     根據此二組織的歸類,所謂氣候危險變遷意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高出攝氏2度以上。

     瑞典在指數上排名第四,其次依序為德、法、印度、巴西、英國和丹麥。

     倒數第10名是希臘,其次依序為馬來西亞、賽普勒斯、俄羅斯、澳洲、哈薩克、盧森堡、美國、加拿大和沙烏地阿拉伯。

     氣候變遷表現指數總共評比57個國家,其二氧化碳年度排放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九成以上。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