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雨林出口原木 半��往中�

 
�色和平/提供】
目前中�森林未受侵�的部分��中�森林�源�量的2%,相等於55,448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受到�格保�的只�0.1%。中�在1998年推出『天然林保�工程』(��天保工程),�格限制砍伐中�森林。天保工程��著中�森林政策的重大改�,�中��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的喘息��。可是,渴求原料的林�品加工企�也因此�移到海外�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著中��一步融入全球木材�易,而且�得愈�愈依�木材�口。
天保工程主要是�了全面停止在�江、�河中上游地��定的生�公益林�砍伐森林,�大幅度�少上述地�和�北、�蒙古等地�的商品木材砍伐量,�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天然林的休�生息和�展��。
很�憾的是,中��然加�了保�天然林,但是中�的原始森林已�所剩��。目前中�未受侵�的森林分�於四川西部大雪山西�、�南怒江州中��境地�、西藏雅�藏布江大拐��、�蒙古最北端的大�安�,以及在新疆最北端存在很小面�的原始林。
故此,中�必��格保��存的原始森林及具有生��值的天然林,�以政策科�管理中�其他的森林�源和鼓�可持�利用。�色和平反�破�中�森林,包括�天然林地��人工林地。
中�在保�全球森林中的作用
每10根���雨林出口的原木,就有5根被�往中�。
中�的人均森林�源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必�依��口��足�木材的需求。目前,中�是�次於美�的林�品消耗和�口�,在原木和��木材方面,中�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口�。由於中�的主要木材供��大都存在比��重的非法砍伐,因此中�的木材�口中也有比�大比例的非法木材。
同�,�多�自中�的私�企�,也包括一些大型�有企�,近年�在其境外��或投�原始森林、人工林或者���源。��企�在操作�程中也同�在破�森林,比如��大片原始森林�行砍伐,以大�模棕��植�取代天然林,以及���植被造成�度破�等。
目前,�然��非法木材和木�品,以及上述的森林破�是企�和�人行�,但��全球�森林�源和�境���大的破�。更重要的是,它不利於中�木材��的可持��展。如果�有政府的干�的�,��犯罪行�是�以停止。
中�政府已���到非法砍伐及相�木材�易等��所��的�峻後果。近年中�政府�署了一系列相���公�,以及中�政府��『森林�法�施政』(FLEG)�程的加快,都表明了中�政府打�非法砍伐,保�全球森林的�心��望。下一步,中�政府�其他�家共同的行����有助非法砍伐等��的解�。
�色和平致力於保�中�森林,同�我�也推�政府、企�和消�者停止�口和��造成森林破�的木材。我�深信,如果有政策和法律的引�,��任的企�行�,和消�者的�境意�,中�的�展�不需要以破�中�和�外的森林�代�。
 
 
 
【2008-12-12/�合新��】
 

 

每2秒� 足球�大森林消失
�色和平/提供】
每�秒�,就有一�足球�大小的森林�地球上消失。全球森林正面�著空前�峻的危�。八千年前,全球森林覆�地球近一半的�地。今天,�存的原始森林只�地球�地面�的7%,而且每年平均�少730�公�──相�於一�����土的面�。

�色和平/提供
全球森林在�去�千年中一直��以百��的�植物提供�所,�且�原住民提供生活所需的�源。但是在20世�90年代末,全球的原始森林已�所剩��,�存的也面�被�食。砍伐森林,不�破�地球生�系�,降低生物多�性,�致�室���度增加,�候�化��日益�重,更可引�侵犯人���族�突事件。
森林退化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人工林�植、基�建�、森林火�等。但是造成森林破�的主要原因是大�模砍伐。�世界�源研究所��有原始森林的���估,『工�砍伐已成�原始森林最大的威�…,影�著七成以上的�危森林。』
生�了千年的原始森林,�果被加工成我�踩在�下的地板、��的�具、���公用的��、毫不起眼的�巾、以至�手即�的筷子。
非法砍伐�全球森林所造成的破�更是�重。世界�行估算,非法�伐使木材生��每年�失100至150�美元的收入,相�於全世界木材�易�收入(�估��每年1500�美元)的十分之一。�些木材生���失的收入,���建立�校和�院等必要公共服��施�非常重要。
木材生��的不善管理和腐�,�木材消��不禁止非法砍伐木材的�口,都�容了伐木公司和木材�易商�原始森林肆�忌�的掠�。
全球森林被破�的後果
『上世�90年代森林消失的速度如果持�下去的�,很多森林中�存的物��在21世�中�消失。』
――Jeffery McNeely(世界自然保��盟首席科�家),1997年
原始森林是大多��上生物的家�,同�能�防止大量二氧化碳�放到大�,�而�舒��候�化的�面影�具有巨大的作用。
森林��候�化
原始森林�於�定全球�候、�化和涵�水源等方面起著��作用。全球森林�藏著大�4330��的碳。以�前全球碳排放的平均速度�算,���字大於未�45年人�燃�化石燃料和生�水泥,所造成碳排放量的�和。所以,如果�些森林被破�,它��放出�的碳��重地加�全球�候�化。
但目前,全球森林被破�所造成的�室��,排放��全球�室��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印尼�例,��已�成��美�、中�之後的第三大�室��排放�,而泥炭地森林的破�是印尼二氧化碳高排放量的主要原因。保�全球森林�源可以大幅度舒��候�化,�於遏止全球�候�化至�重要。
森林�生物多�性、�危物�
全球森林被破��致�息地和生�系�退化,造成的物���的速度非常�人。截至2004年底,世界自然保��盟的科�家估�全世界有23%的哺乳�物, 12%的��,61%的爬行�,31%的���以及46%的���於�危��。�些物�大多�息於地球上�存的原始森林。但是�些����有涵�在全球森林生�系�中,��重要作用的�以��植物和昆�。
侵犯人���族�突
全世界有逾十�人依�森林�源�活。他��森林和�共�,依靠森林而生,因此他�也是全球森林的主要守�者。在很多地�,�些原住居�有法律�利,保�自己的土地,不受伐木公司的侵�和破�。但,�些居民往往�以�付伐木者背後的大企�。
�色和平估�,在巴布�新畿��九成以上的�伐都是非法的,因�伐木公司在�大多�情�下都�有按照��法律,取得��土地所有者,即森林原住民的事先知情和同意。巴布�新畿��政府和世界�行的�查���,很多伐木�目�反了�境�例,肆意�踏人�。
除此之外,全球森林被破�,�可能引��族�突��。比如在�洲的�甸和非洲的�果,非法砍伐往往��事武�或者�族武���交�一起,�社�安定和人身安全造成威�。
 
 
【2008-12-12/�合新��】
 

 

大�模砍伐 森林迅速不�了!
中�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林�品�口�和消耗�。
�色和平/提供
�色和平/提供】
森林,正在快速消失,造成森林退化的原因有很多,����、��、人工林建造、基��施建�、森林火�……但是造成森林被破�的主要原因是大�模的砍伐。
非法砍伐及世界各地的非法砍伐活�
什�是非法砍伐?只要木材的砍伐、加工、��和�售�反了�家法律,就�成非法砍伐行�。�行�常�於供��的�多��,包括:
-非法�取砍伐�明(比如通�行�等手段)
-砍伐受保�的��或在保��砍伐�木
-超��可���量砍伐�木、砍伐幼�、古�,以及在�可��外砍伐�木的行�
-非法加工和出口
-出口木材�,向海�申��假木材�量
-偷�漏�
-使用�造文件�事��木材走私活�
全球森林面�正以每年�少730�公�的速度消失。而非法砍伐已�成�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
位於�南�以至太平洋群�的天堂雨林,出�了非常�重的非法砍伐活�。印尼估�有近八成的砍伐活�是非法�行,而巴布�新畿��更有90%以上。
���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相�於美�的�土面�。世界上已知的一半物�都生活在���流域。然而,��也是世界上森林消失速度最快的�域之一。巴西政府在2006年承�大�有63%�自巴西���地�的木材是非法取得,��、暴力、�榨�工、非法取得公共土地的�象��可�。
位於�果盆地的大猿森林是世界第二大雨林,也是非洲物�最�富的地�。�是位於�果民主共和�境�的雨林就有1000���和400多�哺乳�物聚居,其中有很多物�在世界其他地�是�有的。�在,大猿森林的85%面�已�消失,但工�砍伐的威��未停止。非法砍伐的比例在�地高�五成。依��片雨林生存的黑猩猩、大猩猩、�林象和1200�原住民的命�危在旦夕。
同�,非法砍伐的��在俄�斯��地�也相��重,�估算,大�有四成�自�地�的木材是非法取得。
非法木材�易
非法木材�易�非法砍伐�密相�,�且�一步加�非法砍伐�原始森林的破�。
目前,�多�家包括中�在�都已�成�非法木材的目的地。在�去十年中,中�已�成�全世界第二大的林�品�口�和消耗�。在原木和��木材�口量方面,更是超�其他�家。�使�自於非法砍伐的木材很容易流向中�市�。 2005年,中��俄�斯��地��口的木�品有四成是�自非法砍伐。而中��口�自天堂雨林(印尼和巴布�新畿��)等�家的原木也大多涉嫌非法取得。
同�,中�也成�全球最大的木�品出口�之一。目前,中�已�成��合板、家具和��生�的世界工�。大量木材――其中不少�自非法砍伐――源源不�地流入中�,加工後再出口到美�、�盟、日本和其他�家或地�。
因此,在打�非法砍伐及相��易��上,���家比如美�、�盟和日本等,��和中�承�共同的�任,�且�取更有效行�。
人工林取代天然林
人工林取代天然林,目前也成�造成全球原始森林危�的重要原因。目前,在一些�家特�是印尼、��西�等���家,人工林�展�快及大�模�植已�引�了�些地�原始森林面�的急���。
在印尼,包括金光集�APP在�的�多造�公司和木材公司,以建造人工林的名�破�了百�公�以上的天然林。在�些森林,有著二�年�史的泥沼森林,�些森林�於���地生物多�性系���重要。
最近�年,由於生物燃料的需求��展,一些�家和跨�公司�始大�模�植棕��和其他生物燃料作物,比如���等。因�同�需要砍伐天然林,��植�些作物,所以�些人工林的�展也�原始森林的保��成了巨大的威�。
����
在一些�家和地�,由於需要土地�源,����也吞噬了珍�的原始森林。��在巴西���地�尤��重。由於��市��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片地球上最大的��雨林正逐�被大片的大豆�植�和牧�所替代。
在���地�,大豆�植者唆使�民砍掉大面�的原始森林,然後大�模�植大豆。�些大豆成熟後,又被�往�洲等地�作��、�等�殖�的�料。最後,�些�物的肉供��快餐店,作�食物的原料。同�,牧�的�度��也是���雨林破�的重要原因。�些大型牧�正在�食大面�的原始��雨林,而生�的牛肉、牛皮等�品也被供�到全世界市�,包括中�在�。
目前,在�色和平的推�下,全球著名快餐��店���已�同意拒����自於巴西���地�大豆�植�的��料,以支持保�全球最大的��雨林。
 
 
【2008-12-12/�合新��】
 

 

森林SOS! 生物多�性正在��
�色和平/提供】
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森林。�去一�年消失的世界森林�中,有一半是在�去八十年�破�的,而�八十年之中又有一半是在�去三十年�生。�我�破�世界森林的�候,同�也�掉了世界森林所�持的生物多�性。�色和平���科�家、地��家利用�星�像�全球森林�行了�估,��地球上只剩下一成的�地面�是未受侵�森林。
 

目前的世界森林地�。
�色和平/提供
�色和平�世界森林研究的主要��:
-未受侵�的原始森林只�全球不到一成的�地面�。
-148�森林����的�家中,有82��家完全失去了未受侵�的原始森林。
-世界森林中未受侵�的原始森林主要由��森林�型�成:��雨林和北方��林。
-其中近一半是分�在拉丁美洲、非洲和�太地�的��森林。
-另外44%是分�在俄�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袤大�的��林。
中�的未受侵�森林
中�的天然林因��去的大�模砍伐和��,已受到�度破�,大片原始森林更是所剩不多。目前中�未受侵�森林����森林�源�量的2%,其中受到�格保�的只�0.1%。目前,�些未受侵�森林集中分�在以下地�:
西南:包括四川西部,�南怒江州中��境地�,以及西藏雅�藏布江大拐��;
�北:在中�最北部�蒙古大�安�一�存在很小一部分;
新疆:在新疆最北端存在很小一部分;
�����雨林
�����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相�於美�的�土面�。它的主要部分在巴西境�,延伸至圭�那、委�瑞拉、哥�比�、荷�圭�那、法�圭�那、厄瓜多�、秘�和玻利��境�。
�����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性最�富的地方。它孕育著六�多�植物,1000多���和300多�哺乳�物。森林及其水��孕育著2000多�淡水�和水生哺乳�物,比如淡水粉海豚和巨型水�。
��巴西境�的�����雨林就聚居著2000�居民,其中估�包括18�原住民,他�的生�――食品、居所、��、工具、精神�文化――完全依��片��雨林。
巴西境�生�的八成木材都�自非法砍伐。近年,巴西的企�和��因�受大豆出口利益的�使,而�大面���雨林焚�,�����田,加速������雨林的破�。
非洲大猿森林
非洲大猿森林是中非地�著名的低地雨林,覆�喀�隆、中非共和�、�果、�果民主共和�、赤道畿��和加蓬等�家。它是�次於���森林的全球第二大雨林,也是非洲物�最�富的地�。�是位於�果民主共和�境�的雨林就有1000���和400多�哺乳�物聚居,其中有很多物�在世界上其它地�是�有的。
非洲大猿森林�息著�人�最相近的三�物�――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同�也是大型森林象、霍加皮、�果孔雀等�多��人知的物�的�息地,但它�正受到工�砍伐和��的威�。此外,�1200�森林住民居住在大猿森林�。
大猿森林的85%面�已�消失,但工�砍伐的威��未停止,依��片森林的猩猩和1200�居民的未�岌岌可危。

西伯利�虎。
�色和平/提供

�洲-俄�斯雪域森林
�洲-俄�斯雪域森林��了俄�斯�部地�的三分之一土地,面�超�6.6�公�,��美�三分之二的�土面�。她�����北部的北�地�向南延伸到阿穆�河和��里江流域的���地�。��的原始森林未���,保存了��原森林到南混交林的�富生物品�。
森林��多�植物提供了�息地,其中包括�危的西伯利�虎(或阿穆�虎)、��豹、喜�拉雅熊和麝鹿。阿穆�-���地�森林的�植物��要多於世界上任何一���森林,其中的�多物�更是�一�二。
像其他�多森林一�,�洲俄�斯的雪域森林也是原住民居民的家,譬如哈巴�夫斯克地�的�乃族人就居住在雪域森林。
大�模的工�砍伐是雪域森林面�的最大威�。在俄�斯��地�,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易都非常�重,大部分的木材都被出口到中�和日本。中俄�境�的木材�易有四成�自非法砍伐。
北�及俄�斯森林
�洲最後�存的原始森林分�在北�以及俄�斯�拉�山�以西的�洲境�。棕熊、小�鼠、����的雕�和北�最古老的民族――�米族(Saami)人,�他�放牧的�鹿都居住在�片原始森林。
依��鹿放牧的�米族生活在瑞典、芬�和挪威北部以及俄�斯的摩�曼斯科地�。�片森林�有聚居在阿��格�斯克地�和俄�斯科米共和�的科米人,和�莫耶德人的��文化。

灰狼。
�色和平/提供
北美洲原始森林
北美洲的原始森林庇�著大量曾�在�片大���可�的哺乳�物,譬如灰熊、豹和灰狼。�些���千年的古�也孕育了�富的土著文化。��的原始森林具有�高的多�性,包括在�芬�和阿拉斯加北部的森林、在阿拉斯加和西加拿大的海洋性�候雨林、以及在更偏�地�生�的��森林。�些森林中�聚著大量的炭,�助���候。
加拿大的原始森林是14���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的�息地,��中的�多物��不�科�所知。
北美原始森林�是�以千�的原住民居民的家�。
20世�90年代,北美洲共1230公�的原始森林被一砍而光。�些�天古��大部分被加工成家庭�生�。由於美�政府拒�在全球生物多�性公�作出承�,其境���的6%的森林同�危在旦夕。
南美洲���林
南美洲���林,分�在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南部,是世界最大,且尚未受到人�活�破�的��原始森林。
智利���林:智利���林的��,以Ulmo和月桂��的南方山毛��主,有�多�一�二的�植物生存。�多印第安人及森林居民在�片森林居住,�期依�森林作�其物�和文化生活的�源。
阿根廷Yungas雨林:阿根廷Yungas雨林�阿根廷Chaco森林是��相�的生�系�。Yungas雨林也被��『�雨林』或『山雨林』。她在阿根廷境���了7�平方公里,延伸至委�瑞拉�沿安第斯山�向北分�。一些�����Yungas雨林��全球生物多�性��地�之一,比如美洲虎��的珍稀物�就生活在�片森林�。Yungas雨林地��低的地方有40��地�有的��,其中的十�具有很高的商��值,比如雪松和橡�。
阿根廷Chaco森林:北阿根廷Chaco森林的面�超�一百�平方公里,是美洲大�上第二大生�系�,�次於���森林。其地域延伸到四��家:阿根廷、巴拉圭、玻利��和巴西,是地球上生物多�性最�富的地�之一。Chaco森林中居住著四百�居民,其中大多�是原住民,他��森林�取�源。然而,�片森林正在遭到人�破�。Chaco森林的砍伐率已��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
��雨林面�著非法砍伐的�重威�
森林破�速度�1996年美�孟山都公司(Monsanto)引入基因改造大豆後�始加快。�那�起,阿根廷就不惜以破�森林、破�野生生物和人�生存的居所�代�,大�模�植基因改造大豆,��其作��物�料出口。
Yungas��雨林�Chaco森林是美洲虎的�息地。�去,阿根廷的美洲虎曾�分�到巴塔哥尼�地�,但由於狩�和森林砍伐造成的�息地消失等原因,�些美洲虎已�����。
 
 
【2008-12-12/�合新��】
 

 

�太�天堂雨林 10年�恐掰掰
�色和平/提供】

�猩猩。
�色和平/提供

天堂雨林是地球上最富生�的地方之一。

印尼和巴布�新畿��分��有全世界10%-15%和5%的生物物�,其中不少更只生活在天堂雨林,是一本�法再版的精美��:可�的�猩猩、美�的天堂�都生活在��。

天堂雨林中的文化同�浩淼。

印尼、巴布�新畿��和所��群�的原住民共使用著1000多�不同的�言,�人�所有�言的六分之一。�些文化�其代表的生活方式自古依存於天堂雨林,�其血�相�。

天堂雨林是地球上最像伊甸�的地方。

��有低地雨林、山地雨林、泥炭沼�林、石楠�林、��林和石灰岩森林等。生活在天堂雨林的珍奇物�多不��。印尼有世界上最大的花朵,直�可以�到一米以上;新畿���上的�力山大女王巨�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品�,其翼展�度可�25公分甚至更�。

可是,天堂雨林以及生活在��的�植物和原住民正面��峻的威�。如果�在不�取行�的�,�片伊甸�可能在未�十年就��地球上消失。

中�是天堂雨林最主要的木材市�。�色和平期盼你�我�一起�注天堂雨林,拯救天堂雨林。

天堂雨林的�物

2005年12月,一批科�家到天堂雨林�行探�,他�在15天的探�中��了�十�新的物�。

印尼�有世界上�植物全部物�的10%-15%,其物�之�富令人��。印尼的自然��包括了�猩猩、大象、老虎、犀牛,以及1500多���和上��植物。巴布�新畿��面�和中�四川省差不多,�有地球上5%的生物物�,其中�包括�百����有的物�。

天堂雨林�富多�的�物大多�息於未�侵�的原始森林。一旦�息地受到破�,它�的未�岌岌可危。以下是部分稀有�物的介�:

�猩猩:�猩猩是在�洲��的唯一大型猿,�人�共享97%的DNA,是我�的近�之一。在���,�猩猩(orang-utan)意�『�林人』。�些高智商但怕羞的橘�色生�是世界最大的�生哺乳�物。��白天在����摘果�,夜�自己�手用�枝��搭建巢穴。�猩猩曾�遍布�南�,但人��森林的�狂破�使得�猩猩的�量由20世�初的31.5�多只�少到1997年的2.7��。  

天堂�。
�色和平/提供

天堂�:�然新畿��群�有700多���,但其中最最珍奇的�是天堂�。它羽毛��、�音洪亮、舞姿�美,是巴布�新畿��的��。原住民相信它�可以在�中永�振翅高�而��落地。��雄性天堂�的羽毛可以�邪佑福,古�被用作王冠��,�在仍然是天堂雨林原住民宗教�式�的主要�物。  

��答�虎:地球上��的森林曾�有八�老虎,而如今�剩下五�。��答�虎是其中�形最小的一�,它的生存同�受到大�模工�砍伐和�息地消失的�重威�。很多科�家都��除非完全停止捕�和破�其�息地的行�,否��物���在十年���。

天堂雨林的原生�文化

印尼、巴布�新畿��和所��群�的原住民,共使用著1000多�不同的�言,�人�所有�言的六分之一。

大�在50000年前,美拉尼西�族人�其它���徙到巴布��,�地多山和崎�的地�特徵使得�些部落�著相�隔�的生活。各�部落形成了自己的�言,也使得巴布�新畿��成�世界上最具文化多�性的地�之一。

天堂雨林原住民自古以�依靠�林�生活,他�同�也是天堂雨林的守�者。他�的所有生活需要――食物、水源、房屋、衣物、工具、��、�物、以及宗教�式用品――均�自雨林。

『我�的森林是所有生活所需的�源,我�的生存依�森林。森林�予我�房屋、食物和�物,它�我�和下一代的未�太重要了。』
 ――巴布�新畿��Kuni族Sep Galeva,2005年

『�地居民�自然的了解、敬畏以及�言文化都�其重要。他�是�片森林的守�者,是�批�富的守�者。』
――保�����(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Bruce Beehler博士,2006年

天堂雨林的破�

每年,印尼和巴布�新畿��失去230�北京城�大小的森林。
�色和平/提供

天堂雨林是全世界破�情�最�重的原始森林之一。

印尼和巴布�新畿��已�分�失去了72%和60%的大面�未被干�的森林,而且,�合�����2005年的�告指出:全球平均每年�少730�公�的森林,而印尼和巴布�新畿��的森林在�去的15年中平均每年�少200�公�。

工�砍伐,特�是非法砍伐,是破�天堂雨林的主因。

�官方�料估�,印尼76%-80%的木材�自非法砍伐,巴布�新畿��更有九成以上的木材�自非法砍伐。世界�行的�告�,除非猖獗的砍伐活�得到控制,否��存在印尼的低地雨林到2010年��底消失。

�自天堂雨林的非法木材大多被出口到中�和日本,被用作生�木地板、硬木家具、建材、��等�品,或�由中�企�加工�成品後再出口到美�、�洲和日本等地�。

�管巴布�新畿��的�法�予原住民林地的�有�,但是未�原住民同意而�行的非法砍伐活�非常普遍。以��西�伐木巨�常青集�(Rimbunan Hijau)�首的跨�企�正大�入侵天堂雨林,食物不再充足,家�不再��,天堂雨林也正在消失。

『自��些企�到�之後,小溪中就看不到�了。以前我父母��常在溪水中捕�,�在溪水中啥也�有了。一看到我的土地被�成���子,我就感到特�悲�沮�。』
――Sakas Anomo,巴布�新畿��Middle Fly�的原住民

拯救天堂雨林

如果再不�取行�的�,天堂雨林最俱生��值的部分可能在未�10年就��地球上消失。

�去10年,�色和平一直在�拯救天堂雨林而努力。

在巴布�新畿��,我���地的原住民�肩反�跨�伐木公司�森林的破�,包括成功停止非法砍伐活�。在所��群�,我��助多�原住民部落建立生�林�,在不破�森林生�系�的前�下�助他�改善生�。自1998年以�,生�林�品出口��地居民��52�美元的�收入,近1.5�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4�公�的森林也受到了保�。

绿色和平在默里湖畔修建的全球森林拯救站。

2006年3月,�色和平展�拯救天堂雨林的全球行�。

在巴布�新畿��原住民的邀�下,�色和平的工作人���自世界各地的志�在雨林深�建立了『天堂雨林拯救站』,�以��行�阻止跨�伐木公司�雨林的破�,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助原住民�定�界,�示�法�予他�的森林土地。�色和平『彩虹勇士�』�在巴布�新畿��、印尼和日本展�行�,反�非法木材�易和推�生�林�。

在中�、日本和�洲,我��以不同的活�呼�消�者、企�和政府拒��自天堂雨林的非法木材。

【2008-12-12/�合新��】

�源:《�色和平》| 更多精彩�容,��《�色和平》�站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節能減碳之外…

  • 2008-12-06 中國時報 【蔡育岱、譚偉恩】

     台灣舉國上下對消費券及前第一家庭洗錢案件投以過多關注時,《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十四次締約國大會以及《京都議定書》第四次締約國會議(COP14/CMP4)已經在波蘭的波茲納展開並進入第五天的會期。對於未能簽署這兩分重要國際環境文件的台灣而言,是否又要再次選擇「靜觀其變」或「以不變應萬變」,還是能隨著馬政府的上任而有積極具體之「活路外交」作為,或許也應該是值得國人予以觀心的議題。

     在聯合國公布報告中,台灣是屬於氣候變遷高危險群。在長達一世紀裡,我國地表平均溫度增加了1.3℃,是全球平均值的二倍,較工業大國的日本經濟成長快速的中國都來得高。為何我們氣溫升高的情況會如此嚴重呢?依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觀察,台灣溫度異常加速攀升的因素除了與全球暖化現象有關外,與我國人口密度和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也有密切關聯。據資料顯示,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占世界的一%(全球排名第廿二),而每人平均排放量則居第十六;國民平均每人消耗的量幾乎是全世界平均值的三倍,比德法等OECD國家都來得高,但經濟成長卻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呈現反比!

     自二○○五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我國面對全球節能減碳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各種趨勢,政府所作的努力是「說得多做得少」。舉凡全國能源會議與永續發展會議的召開;溫室氣體減量法與再生能源條例等法案的提出;以及環保署和工業局所推動的企業排放量估算與志願減量行動等,皆並非是具體的碳減量措施,更遑論符合國際社會目前的發展。今年馬總統上任後,在「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表示,期望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二○一六年至二○二○年間能夠回到二○○八年的排放水準,再於二○二五年回到二○○○年的排放水準。這是多年來,政府首度以白紙黑字作出較為具體的碳減量承諾,值得肯定,但更需要後續觀察。由於碳減量政策牽涉到台灣目前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全國工業總會已呼籲政府應暫緩制定減量目標,轉以優先改善企業的經營體質為要務。而馬政府則擬透過消費券此種以「短期國家發展」為目標的政策來回應,而忽略了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為考量的永續性思考。

     參與COP14/CMP14的國家(包含許多和台灣有正式邦交的小型島嶼國家)已將適應氣候變遷衝擊,列為攸關「安全」重大議題。但在我國,現階段各部門對氣候變遷認知與調適態度,卻仍未衷一是。心理學方面研究指出,對於氣候變遷認知、了解和危機意識存在,並不足以夠成人們改變行動或政府推動政策力量。而國際氣候政策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單就能源面向切入氣候變遷問題並不足以對之有效抑制與解決。因此,我國環境政策思考切入點與實際方法,須在節能減碳外更進一步地在適應氣候變遷與減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上投以關注。希望今年由環保署副署長帶團,在工研院的名義下,赴波茲納參與COP14/CMP4的台灣代表團,能為我們的環境政策探尋到一條具體、積極、可行的活路。(蔡育岱為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譚偉恩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大海吞土地 馬爾地夫要遷國

外國觀光客沿著馬爾地夫庫倫巴島海灘散步。有意購買國土的馬爾地夫去年曾邀集部分島國集會,共同研商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逐漸升高的對策。
法新社

馬爾地夫總統當選人納希德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不斷抬高,國土貼近海平面的馬爾地夫終有舉國被迫他遷的一天;他打算為國人物色新土地。

馬爾地夫是舉世地勢最低的國家,國土的最高處距離海平面不過2.4 公尺。聯合國估計,至本世紀末為止,全球海平面可能提高將近60公分;納希德表示,如果氣候變遷持續導致海平面上升,馬爾地夫勢必難逃完全沒頂的命運。馬爾地夫面積298平方公里,約是金門的兩倍大。

41歲的納希德是馬爾地夫的第一位民選總統,11日宣誓就職。他表示將成立一筆基金,用以購買舉國他遷所需的土地。納希德的發言人沙吉表示,馬爾地夫新政府必須及時採取行動。他表示:「馬爾地夫人民非常關切全球暖化與環境的問題。我國的國土距離海平面約僅90 公分。海平面只要抬高,可能對馬爾地夫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毀滅性的威脅。」

20世紀期間,馬爾地夫部分列嶼周圍海域的高度抬高將近20公分。納希德認為,即使海平面只是略微抬高,馬爾地夫的大片國土也會沒入水中。

圖╱聯合報提供
他表示:「我們無法獨力阻止氣候變遷,因此必須購買其他地方的土地。這是未雨綢繆之計。」他又說,他曾與部分國家商討這項構想,對方「傾向接受」。

納希德計畫成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利用觀光收入購買土地,以備未來子孫有朝一日必須他遷時,有地可供建立新生活,以免淪為環境難民。他希望能夠在文化、飲食習慣、氣候形態近似的附近地區找到理想的土地,可能是印度或斯里蘭卡。大片國土無人居住的澳洲也在考慮之列。

納希德是在上月28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擊敗71歲的現任總統蓋約姆。蓋約姆自1978年以來一直統治這個觀光島國,他曾多次以政治罪名把納希德送進大牢。直到數年前,任何人公開表明有意尋求馬爾地夫總統大位,都會被流放到無人小島上。

除了準備遷國,納希德還保證掃除貪汙、減少國家支出,並將總統府改成該國第一所大學。

馬爾地夫觀光資源豐富,不過政府卻貪汙腐化,而且毒品問題相當嚴重,據說年輕人有三分之一吸毒。該國四成人口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社會不和諧導致出現宗教極端主義,去年曾發生攻擊觀光客事件。

【2008/11/11 聯合報】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孟加拉北韓尼加拉瓜為去年天災受損最大國家

  • 2008-12-05 【法新社】

     聯合國在波蘭波茲南召開的氣候會議今天公佈指數顯示,孟加拉、北韓和尼加拉瓜是2007年因天災受損最嚴重的國家

     「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呈現各國遭遇自然災害時的經濟和人口損失狀況,以清楚顯示一國的脆弱程度。 負責編纂該指數的德國團體「德國守望」(Germanwatch)成員哈曼林(Sven Harmeling)表示,就絕對值而言,富有國家遭逢嚴重天災時,金錢損失較大。

     美國卡崔娜颶風就是一例,當其2005年撲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時,造成了2150億美元(約7.2兆台幣)損失,為史上造成財物損失最嚴重的颶風。

     但哈曼林指出,就一國經濟規模而言,開發中國家的受損程度嚴重許多。

     2007年因天災受損最嚴重的5個國家分別為孟加拉、北韓、尼加拉瓜、阿曼和巴基斯坦。

     在2006年指數排名第116的阿曼,今年名列前矛的原因在遭到熱帶氣旋古努(Cyclone Gonu)侵襲,根據官方初步估計,相關損失為39億美元上下。

     德國守望估計,1998年至2007年間受損最嚴重的5個國家依序是宏都拉斯、孟加拉、尼加拉瓜、多明尼加和海地。

亞洲空氣汙染嚴重 每年造成中印30餘萬人死

  • 2008-11-14 【法新社】

     聯合國今天指出,籠罩在亞洲上空的大片雲狀污染物,正使數十萬人走向死亡、冰河逐漸融化、氣候型態陸續改變及農作物受損。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EP)指出,車輛廢氣、工業排放物及廚房油煙都是形成三公里厚「大氣褐雲」的因素。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今天就此現象公佈一份重要研究報告,並表示若能除去大氣褐雲,將有助緩和亞洲眾多環境問題。

     該署執行長史丹納告訴記者:「大氣褐雲不但十分複雜,且需要極大關注。」

     研究報告指出,若能停止汙染源,大氣褐雲就會在數周內消失,不像全球暖化的元兇溫室氣體,需耗時數十年或更久才能消散。

     全球已偵測到五個大氣褐雲嚴重地點,其中三個地點位於亞洲。

     亞洲稠密的人口與數十年來的迅速開發,是褐雲形成的兩個主要因素。亞洲自阿拉伯半島經中國到西太平洋,都籠罩在大片煤煙下。

     報告指出,褐雲無所不在,連聖母峰基地營都偵測到這些黑色煤煙,且其濃度通常只在都市地區才有。

     由於褐雲中的黑色粒子會吸收更多熱氣,這些覆蓋在喜馬拉雅山及亞洲其他山區冰河上空的煤煙,已擴大氣候變遷的效應。

     然而因這種汙染物同時會阻擋日光,導致氣候變遷惡化並使惡化情況遭到忽略。

     不過研究指出,褐雲帶來的眾多後果十分清楚,例如加速冰河融化,這對亞洲各地的水資源及農業生產都有長期的負面影響。

     這些汙染物也導致印度夏季季風減弱,並使中國南北地區的降雨型態轉變。

     報告說:「人類因在室內外接觸大氣褐雲污染物而致死的現象,也已引起嚴重關切。」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估計,每年因接觸大氣褐雲汙染物而罹患心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致死的人數,僅在中國和印度就多達三十四萬人。

聯合國:大氣褐雲是新的空氣污染威脅

  • 2008-11-14 【中央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公佈一份最新的報告顯示,全球部分地區正遭受嚴重的「大氣褐雲」污染影響,有十三個城市最為嚴重,它們大部分集中在亞洲,其中又以中國與印度各有三個城市,數目最多。

     這十三個城市是:中國北京、上海、深圳;印度的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孟加拉的達卡;泰國的曼谷;埃及的開羅;南韓的首爾;伊朗的德黑蘭;奈及利亞的拉哥斯。    

     根據環境規劃署的資料,這些城市面臨的污染威脅主要是空氣污染中的微粒飄浮在大氣中與雲交互作用後形成的大氣褐雲現象,對人體健康有害。

     聯合國指出,目前遭受大氣褐雲衝擊較大的區域,包括東亞、南亞中央平原、東南亞、南部非洲、南美的亞馬遜盆地。   

     大氣褐雲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非常複雜,它能使地表光線變得更暗淡(約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或變得不穩定。

     報告還說,溫室效應、大氣褐雲、城市快速發展進程等,都是造成污染複雜趨勢的原因。      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九零年之間,中國的日光強度顯示每十年下降達百分之三到四,這種趨勢在一九七零年之後更為明顯;印度在一九六零年到公元二千年,平均每十年日光強度下降約百分之二。    

     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丹納說:「各方對於這項新危機所採取的措施,未曾清楚過」。他希望透過這份報告,讓各國正視大氣褐雲在環境監測中的重要地位。  報告指出,大氣褐雲對氣候變化也會有區域上的差異。以中國大陸而言,過去半世紀以來,華北、東北、西北及青藏高原的溫度,相對上升較高;東南部及華東中部出現降溫的趨勢。   

     大氣褐雲與全球暖化可能引發中國北部明顯乾旱,增加中南部發生洪水的可能性;這種情形也曾發生在東南亞。它們同時造成環境及經濟損失,估計約分別佔中國及印度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點六與二點二。  

     報告還指出,大氣褐雲與全球暖化的綜合作用,被認為是導致過去五十年來喜馬拉雅冰川融冰的主因。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時機歹 再生能源條例還加稅?

近日,立法院快馬加鞭,希望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法制化再生能源在我國之發展。基本上,風力發電近年來已能提供我國綠色電力,進入整個電網系統中。但是,全民除了看到沿海旋轉中的風車外,並未感受到任何衝擊。也即: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使用綠色電力,也未付出更高的電費,以支付綠色電力比傳統電力較高的成本。

現在,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際,經濟面臨大蕭條,股市崩跌,房市慘淡,人人擔憂是否失業、降薪與無能力消費。立院卻在此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第七條明定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而所需資金將反映在電費價格中。換言之,全民將承擔各不同政治人物所公開提出之「提高我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承諾,其所需之額外成本,則將以全民強制分攤的方式,加計在電費當中。

個人長期支持發展再生能源,建議積極抑制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但絕對不贊成在不景氣中,以變相加稅的方式,加重民眾的負擔。這將更壓抑民眾的消費能力,使得全國的經濟緊縮進入更加惡化的狀態,如此則可能嚴重影響未來更多綠色電力的設置規劃。

依個人觀察,目前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僅將有利於現有已投資於相關建設的業者,卻不利於我國長期綠色電力的發展。此乃標準之「殺雞取卵」實例。

在此,要提出美國、日本、荷蘭等各先進國長期推動,以及中國上海都已在推動的「綠色電力自願購買」方案。

依行政院於今年六月提出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希望於二○二五年提高綠色電力達發電系統的百分之八,顯然其總發電量並不會太高。因此,可以將成本、減少碳排放的價值與企業綠色形象等,加在一般電價之上。然後,鼓勵企業自願購買,並提供相關之配套。

如「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政府將訂定各企業排放額度,與推動碳排放交易。此時,讓各企業所購買得綠色電力之碳排放減少部份,都可使用於其中。如此,綠色電力將是各企業搶購的商品,而非是一般老百姓沉重的負擔。事實上,國外訂定綠色電價遠高於一般電價的百分之廿至八十,如此所取得的充裕資金才可能積極協助我國綠色電力的發展。

此外,當所有便利商店,都強調其連續廿四小時所使用的均為無碳排放的綠電時,其對全民正面衝擊會如何?對於提升我國整體形象,又會如何?希望,立委們趕緊修改現在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綠色電力自願購買」方案,正式納入。

最後,整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主要在談綠色電力,所以實應正名為「綠色電力發展條例」。

【2008/11/22 聯合報】

就從奈洛比計畫開始

  • 2008-11-29 中國時報 【林添貴、柳中明、趙恭岳】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十四次締約國會議(COP14),即將於波蘭的波茲南召開。一如過去十三年來,台灣礙於非聯合國會員的身分,僅能以民間角色參與,今年則是由環保署副署長帶團,在工研院的名義下,赴波蘭與其他一百九十幾個締約國進行交流。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自一九九二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通過以來,即成為全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最重要的協議,其中一九九七年第三次COP大會所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於今年開始施行,更是第一份具有強制檢排目標的國際協議,全世界僅有約十五個國家沒有參與簽署。

     雖然我國並非UNFCCC的締約國,但為了因應在全球氣候變遷框架下的環境標準,政府於今年六月五日,在行政院院會議通過了「永續能源施政綱領」,首度宣示了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

     除了要在二○一六到二○二○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二○○八年的標準外,還要在二○二五年前,回到二○○○年的排放量二.一四億噸的水平。上述的行動雖然代表政府的確有心在全球變遷的議題上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對照國際上,大部分國家是將標準訂在一九九○年而非還沒結束的二○○八年,我國的說服力似乎不足。

     另外在UNFCCC的參與方面,雖然目前我國無法直接參加締約國的正式大會,但是卻能夠透過協助COP會議的推行計畫,貢獻己力。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呼籲政府重視奈洛比計畫(Nairobi Work Programme)。

     奈洛比計畫是二○○六年COP12於非洲肯亞的首都奈洛比召開時所通過的五年計畫,從二○○七開始執行到二○一二。主要是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提供幫助,使他們可以參加京都議定書的發展機制,在取得永續發展的同時,阻止氣候暖化。

     奈洛比計畫內容分為九大部分,包括協助資料收集、氣候模擬、適應策略等,甚至還包含了經濟多元管理,增加發展中國經濟能力的彈性,以及減少對於脆度地區經濟的依賴程度。在這個計畫中,特別強調的是助人,使第三世界國家能有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能力。

     我國的邦交國大多集中於非洲及中南美洲,且多為發展中國家。過去當然我國透過包括國際合作等許多機制提供友邦許多包括醫療、農業等援助,現在奈洛比計畫的精神,正是我們過去一直努力的目標。

     也因此,我們要特別呼籲政府應該積極投注資源在奈洛比計畫的工作上,協助包括我們非洲友邦或非友邦國家,提升其對於氣候變化乃至於災害的防治處理能力。

     氣候變遷已是人類最重視的議題之一,每年COP會議的召開與她將提出什麼計畫都是全球注目焦點。台灣政府除了各部會應整合標準與國際接軌之外,更應主動積極參與COP底下所提出的工作計畫,才不致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行動過程中邊緣化。

     (林添貴為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柳中明為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趙恭岳為淡江大學社區發展學院講師)

氣候變遷 讓養殖漁業活跳跳

  • 2008-11-24 中國時報 【杜宇】

     氣候變遷對人類影響正逐漸浮現,包括:天候異常、天然災害頻繁、物種的消失、新疫病增加等等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議題。然儘管各國了解全球暖化所可能帶來的重大悲劇,但因立場不同,開發中國家認為全球暖化,是過去已開發國家追求富裕所造成,不應由他們來承擔,尤其採取有效的方法來阻止環境的持續惡化,可能會影響到國家總體經濟成長而不願做出具體承諾,畢竟經濟發展與能源有很強的依賴關係。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將會滅絕,尤其淡水供應量的欠缺,使得全球的糧食作物產量銳減。另一方面伴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肉類的消費量相對增加,去年全球肉類總供應量達到二億五千八百萬公噸,據專家估算生產一公斤豬肉與牛肉分別需耗去三公斤與一公斤穀物飼料,使得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穀物及九○%的大豆被用做飼料,而不是直接供人類使用。預估到二○五○年世界肉類消費量會再增加一倍,屆時要生產的肉類與使用的穀物飼料也就愈多,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穀物的價格將再度飆漲,造成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來滿足身體起碼能量需求的人數將從目前的八億大幅攀高。

     海洋擁有豐富生物資源,被視為人類「第二糧倉」。估計全球約有十億人口依賴魚類及其它水生動物做為主要或惟一的蛋白質來源,人類對魚類需求隨人口增加而不斷提高(去年全球每人年平均水產品消費量為一六.九公斤,與一九九○年相較增加了二.一公斤)。然而受到氣候變遷、過度捕撈和汙染三個因素的致命性結合,全球漁業資源已日漸枯竭,因此須採取有效管理、合理開發利用、與改善海洋魚類棲息環境,來維護捕撈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海洋捕撈的數量將維持在九千萬到一億公噸,其他則有賴水產養殖供應。二○○六年,世界水產品的消費量為一.一○四億噸,其中五一七○萬噸來自於水產養殖,預計未來十年內養殖漁業將占全球食用魚總量的五○%。

     水產養殖被公認是未來動物性蛋白質重要的供應來源,其生產一公斤魚使用飼料低於二公斤,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較陸上動物低,且每公頃養殖藻類收成加工後可提煉二十公噸蛋白質,相當於四十公頃耕地年產大豆的含量,因此成為國際爭相推動的另一種「綠色」產業。而台灣水產養殖業已具備相當厚實的發展實力,理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機會。過去養殖帶來龐大社會成本的付出,一直是國內水產養殖產業最被外界詬病之處。

     為避免重蹈覆轍並針對過去諸多缺失作出補救,政府應重新調整發展策略並立法推動「生態補償」制度,讓養殖生產業者有更多的誘因,主動減少養殖過程化學物質、藥物、抗生素等使用量,積極實施循環水再利用與養殖廢水排放前處理,減少對周遭海域的汙染。對於願意從事生態養殖方法,採與環境維持和諧的生產技術並尋求國際生態標籤認證的業者則給予適當的獎勵與補助,而這樣補助也符合WTO的綠色補貼規範。能如此放眼未來並未雨綢繆,相信台灣將會有更多的籌碼來因應氣候變遷所可能引發的糧食危機。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從碳稅與噸位稅看財政部的稅改態度

  • 2008-11-09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賦改會委員自行提案暫停運作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迄今仍餘波盪漾,學者委員揚言退席,未來賦改會如何順利運作將是對行政院的一大考驗。我們不斷強調賦改會的問題癥結係出在行政部門對待賦改會的「態度」上,對於企業不合理的減稅要求毫無判斷與抵擋能力。雖然行政院或財政部迄今仍不承認,惟從最近發生的碳稅與噸位稅兩件案例,再次證明了我們的觀察與看法是正確的,而行政部門這種不知反省檢討的硬拗行為正是我們最擔憂的決策態度。

     根據地方稅法通則的規定,直轄市、縣、及鄉鎮等可以視自治財政需要,開徵特別稅課、臨時稅課或附加稅課。自該法實施以來,已有數個縣市與鄉鎮分別開徵了不同的地方稅目,讓我國地方財政的自主性得以提高。日前,花蓮縣政府基於環境保護的理由,經過議會通過,擬對境內燃燒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課稅,每公噸煤炭課徵50元碳稅。為完成法定程序,花蓮縣政府乃將該自治條例送到財政部備查,財政部審查小組最後決議「在中央尚未開徵能源稅或碳稅前,地方政府可以先行開徵」,同意准予備查。但這個已經做成的決議,在相關業者的陳情反對下,突然出現了大逆轉,經由行政院的強行介入,財政部隨後竟然改以「碳稅屬國稅」的理由,將全案退回賦稅署重新審議,並表示「很可能」不准予備查。這種政策的反覆與草率令人匪夷所思。

     從整個決策過程看來,財政部雖身為業務主管機關,但專業的能力卻顯得貧乏而不足。其實,碳稅是否為國稅本來就與是否准予花蓮縣政府開徵碳稅無關。根據地方稅法通則的規定,國稅中除了課徵貨物稅與菸酒稅的貨物外,地方得以對各種貨物開徵特別稅,煤炭目前並沒有在貨物稅項目內,地方為何不得對其課徵碳稅?即使以後將碳稅列為國稅,亦沒有排除地方仍然有對煤炭開徵附加稅的可能,再退萬步言,不管任何情況下,地方都一定可以對煤炭開徵臨時稅則殆無疑義。以此觀之,財政部一開始以中央未來是否開徵碳稅作為准予備查的條件即是一件錯誤,而後來又以認定碳稅為國稅做為退回重審的理由則更是一項無知。一個鼓勵地方自治租稅努力的機會,在財政部的鴨霸決策下,可能就此胎死腹中,歸根究柢,為的只是行政部門無法抵擋業者的龐大壓力而已。

     另一樁案例則是噸位稅。根據賦改會的研究,這項海運業者期待的稅制,並沒有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連賦稅署在工作會議的討論中亦明確表示反對立場。惟這項結果引發航運界大亨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的不快,據悉航運業者私下給予行政院極大的壓力,希望在下次賦改會聯席會議中求取「敗部復活」。迄今為止,財政部雖表示反對的立場不會改變,但有了前面碳稅的經驗,民眾對財政部的說法會有信心嗎?

     噸位稅在其他國家行之有年,主要乃為簡便航運業的所得課稅,將業者應課徵的營所稅換算成噸位的相當稅額。噸位稅係屬中立性質的設計,業者選擇按此制課稅,有利得時或可能占便宜,但有損失時卻可能吃虧,其中並無藉此獎勵航運發展的目的。惟我國業者在建議政府採用此制時,不但試圖將其當成是政府給予的租稅獎勵,甚至更將其上綱至權宜輪改掛國輪問題的解決方法。這種司馬昭式的企圖,連業者自己都承認,他們是因為無法享受如同促產新興策略性產業的減免稅,才轉而想利用噸位稅的實施來達到取得租稅優惠的目的。正當賦改會想要全面取消促產減免稅之際,航運業反而在爭取租稅減免,這種舉動實難以讓識者認同。

     稅改工作的推動涉及因素複雜,但賦改會的職責乃是謀求社會多數人的福祉,非為企業團體的利益背書。賦改會的運作已搖搖欲墜,財政部的稅改態度有無改變,我們正緊盯著碳稅與噸位稅的發展。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海濱環島太美了 垃圾殺風景

郭兆偉(中)發起台灣濱海環島行,在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與陳守欽(左)、陪走友人周昱名合照。
照片╱郭兆偉提供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發起「走在•海之濱」海岸線環島之旅,預計花60天完成創舉,行程已經過半,儘管身體疲累,但郭兆偉越走越有使命感,「台灣太美了,可惜沿海處處都是垃圾。」

8月18日 從基隆出發

拋棄速度、放棄舒適,郭兆偉的海岸環島行捨棄馬路,專走沙灘、礁岩、礫石灘,他與網友陳守欽、黃志雄8月18日從基隆出發,先走東岸到墾丁後,再往西海岸走,「剛開始走得很累,但是過了墾丁就覺得離家更近了些。」

王智雄第34天走到墾丁後,因事先離開,郭兆偉、陳守欽繼續完成使命,昨天行程進入第41天來到雲林縣麥寮鄉,預計10月30日回到出發點基隆火車站。

站在原是海洋的六輕工業區土地上,兩人格外有感觸,郭兆偉說,走入雲林縣,看到海面佈滿蚵架、退潮時露出泥灘地,還有民眾在挖野生蛤,讓他們感嘆,「努力工作的漁民,展現台灣生命力。」

走過千里 伴隨5颱風

親眼目睹大片填海造陸而成的工業區,則讓他們為海洋生態、漁民生計憂心。

郭兆偉指出,推動海洋教育,得先對台灣的海洋現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台灣人太習慣用陸域的思維看事情,海洋長期被忽視,他每天揹起20公斤重的行李,一天走上20公里,用雙腳真實愛台灣。

行程伴隨著5個颱風,至今他們已走了1000多公里的路,看遍東北角奇石、蘇花海岸斷崖的壯闊,湛藍、美麗的太平洋,墾丁沙灘、珊瑚礁岩,探訪少人走過的阿朗壹古道。

同行的陳守欽去年少校退役,早就想環島的他因緣際會認識郭兆偉,這趟旅程雖辛苦,卻讓他認真感受台灣之美,「有幸參與,很感恩。」

一切克難 靠天主媽祖

只剩兩人的徒步環島之旅,看似孤獨,一路他們找上各地環保團體,探索在地人才了解的海岸路線,住宿就找寺廟或學校,將費用全省下來,預計環島兩個月只花2萬元餐費。

兩人笑稱,「東部靠天主、西部靠媽祖」,一切雖克難從簡,卻很充實自在。

7年級的郭兆偉,今年初剛從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畢業,他與同好發起「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致力於海洋環境的教育、解說及推廣,為了將學術理論轉為人人可親的知識,郭兆偉發起海之濱環島行,行程有華碩贊助的迷你電腦,幫助他每天更新行程、照片,上傳至部落格與更多人分享。

他說,從清晨走到天黑,入夜後還得整理一天資料、照片,平均睡不到5小時,「辛苦卻做得很開心」歡迎民眾短期陪走。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yamanto

【2008/10/14 聯合報

海岸保不住 哪天馬路也沒了

觀音鄉保生海岸1座海防軍事碉堡,十多年前距離海水有80公尺遠,現在已經被海水淹沒。
記者潘欣中╱攝影

桃園縣海岸全長43公里,7年多前,位於觀音鄉的東鼎觀塘工業港、台電大潭電廠動工後,地方人士觀察觀音保生、大潭村一帶海岸,因新建海堤產生了「突堤效應」,大片沙地、防風林地因海潮侵蝕已悄悄流失,水利署最近在保生海岸建堤防,徒留「逝者已矣」的感嘆。

小時候 防風林綠油油

「小時候,觀音鄉保生海岸的防風林寬度有七、八十公尺,現在呢,有些地方已退縮剩不到幾公尺了,原在防風林中的海防軍事碉堡,現已被海水淹沒,當地海岸流失的面積難以估算!」58歲的保生村民周運貴嘆了口氣說,因當地工業開發,近幾年海岸退縮速度更快。

「不止觀音保生村海岸線退縮,北邊的大潭村海岸也如此,粗估長達7、8公里的海岸線退縮,寬度從數十公尺到上百公尺。」長期關心環保的大潭村民吳裕民說,當地海岸早年盡是綠油油的防風林,7年多前,台電在觀音鄉保生、大潭村興建大潭電廠,東鼎為爭取天然氣供應興建觀塘工業港,海岸線自此變了樣。

前幾年 未警覺失先機

地方人士將海岸線退縮的責任指向大潭電廠的冷卻槽海堤和觀塘工業港,兩道凸出海堤產生「突堤效應」,附近海岸漸被海潮淘空內縮,中油去年在保生海岸進行天然氣地下輸氣管線工程,雖已完工,但有部分防風林地因施工「受傷」枯死,地方人士認為是加速當地海岸侵蝕的「幫兇」。

在地方人士陳情下,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已發包在保生海岸建堤防,定明年2月完工;「如果政府有警覺,早幾年建堤防,還能保住部分的海岸和防風林地,這是經濟發展和國土保護兩敗俱傷的例子。」周運貴有感而發說。

現在 沙灘不見樹林枯

新屋鄉沿海遭淘空問題也不輕,不但十多公里的海岸防風林、沙灘沒入海,甚至馬路已緊鄰海邊,鄉公所堆置廢電線桿、消波塊防止侵蝕;新屋溪口北岸防風林,不敵東北季風吹襲和鹽害逐漸老化,逢颱風或海水暴漲,防風林倒得倒、枯得枯,縣府農業發展處近幾年進行水筆仔復育,當第二道綠色防線。

新屋鄉公所礙於養灘龐大經費難籌,4年前與台電協商,無償取得一萬多根廢電線桿,堆置永安漁港南岸約200公尺、北岸約600公尺的消波塊與海岸間,形成克難堤岸,有助海岸侵蝕稍稍減緩,但海岸侵蝕問題再不受重視,難保馬路不會被淹沒。

【2008/09/30 聯合報】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推薦序

  • 2008-10-29 【文╱高希均】

    世界熱了、平了、擠了」,怎麼辦?導讀佛里曼新著

    (一)市場機制的失靈

    「戰爭」是人類二十世紀的夢魘,「能源危機」則是人類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而這項挑戰由於市場機制的失靈使情勢更加惡化。

    從經濟學理來推論,只要按照市場機制,價格的爆升或暴跌與供需的過剩或不足只是暫時狀況,透過供給者與需要者一段時間的調整,均衡的狀態就可以恢復。

    如果人的生產與消費行為都是這樣的理性,且可預測,那麼世界就不會出現「石油危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這本書引起了全球讀者的閱讀興趣。

    事實上,油價不穩定的來源是:(1)需要增加太快,供給趕不上;(2)基於政治上的對抗、經濟上的壟斷等因素,石油輸出國不願意增加,甚至減少產量;(3)石油的替代品太少以及發展速度太慢,沒有發揮遏阻功能;(4)投機客在期貨市場上,有時興風作浪。

    市場機制的失靈,把我們帶回到殘酷的現實世界。這真就是佛里曼要撰述這本新著的重要動機。

    (二)熱了、平了、擠了

     佛里曼於2005年發表《世界是平的》一書後,再度獲得多項國際榮譽。作為一個《紐約時報》新聞記者與專欄作家,先後已獲得新聞界中最高榮譽的三座普立茲獎。他因報導中東紛爭,第一次得獎時年僅三十。

    近三年來,幾乎他所有的論述、演講、訪談,已從人對人、宗教對宗教、國對國的紛爭轉移到人對自然、人對能源、人對子孫的掠奪。圍繞的大主題是:能源與環保。

    出現在他文章中最多的議題是能源-氣候新紀元、乾淨電力、能源效率、資源生產力、石油輸出國的獨裁、徵油價稅、美國政府的無能、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能源激增帶來的新挑戰。

    對於本書的脈絡,可先做個簡單的理解。

    首先,當前人類「能源危機」可以概括地包括:需求激增、供給不足、能源枯竭、替代品不足,因此每隔一段時期帶來油價的狂飆;另一方面在使用能源過程中,帶來了各種破壞氣候的及生態的可怕後果。

    因此,面對地球變熱、變平、變擠,產生了「需要面」的巨大改變之後,必須要設法在「供給面」採取對策。

    這即是在書中最後一章:「一個民主的中國,還是香蕉共和國」(意指政局不安的落後農業小國),佛里曼借用美國戴爾(Dell)創辦人提出的一個名詞:「再世代」(Re-generation)來鼓舞大家。

    「再世代」是指全球人類,不論年歲,共同努力於資源之「再生」(renewable resources)、「再用」(recycling)、與「再改造」(re-engineering)。

    美國是今天的超級強國,中國是今天的另一個強國。書中的一個結論是:中國好,地球就會好(As China goes, so goes planet earth.)。在能源的這一仗上,中國人要爭氣!

    在西方社會中,受人尊敬的公共知識份子,是有能力來推動一個新思潮與新運動的辯論。這本新書的主標題是:「熱了、平了、擠了」(Hot, Flat, Crowded)。且引證書中一些數字:

    (1)地球變「熱」了。除非人類採取措施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專家們警告:氣候變化「可能會帶來對空氣、海洋、冰山、土地、海岸線、物種等突發及無法扭轉的傷害。」「不在2012年採取行動,就會太晚,關鍵就在這幾年。」

    即使平均溫度上升攝氏0.8度,就會產生重大的水災、旱災、熱浪、野火、冰融,及對動植物生存的傷害。

    (2)地球變「平」了。因為技術快速發展(電腦、網路、軟體),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共同市場建立,貿易障礙減少等因素,使前所未有的全球人口,加入了全球化行列,形成了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加速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新興國家(如中國)的需要激增。

    (3)地球變「擠」了。1800年,倫敦是全球最大城市,人口100萬。1995年,世界上有280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超過1000人口的大都市也有14個。

    本書尚有二個副標題:「為什麼我們需要綠色革命-以及如何使美國再生」。全書分五部(十七章):(1)當前處境、(2)一路走來、(3)如何向前、(4)中國、(5)美國。

    由於作者思維犀利,說理清晰,文字流暢,說故事的才能,全書讀來十分引人入勝。本書題材融合了經濟、政治、環保、科技、願景,讀後會使大部分讀者感受到正跟上了當前「綠色革命」的步伐,擴大了視野,增加了熱情,也會要求自己對「綠色革命」不能置身事外。

    這使我想起三十六年前另一本重要著作:《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那是1972 年,出版後立刻轟動歐洲。我剛好在丹麥哥本哈根教書,講授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

    作者米陶士(Dennis L. Meadows)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擅長系統分析。與其他三位作者在書中做了各種模式的演算。模式是根據五個指標-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與資源消耗-來估算經濟成長能否持續。

    書中悲觀的推論指出:人類如不採取各種補救與防禦措施,經濟成長就會面臨崩潰。這使一些人指摘這群年輕的「蛋頭學者」是馬爾薩斯(1798年出版《人口論》)新幽魂的復活。

    已近退休年齡的米陶士博士在2006年重溫舊著時說:現在的情況比當年的生態破壞(ecological collapse)悲觀預測更糟:「自然資源的急速枯竭、污染的增加、自然危害的頻繁、政治的不安定、油價的暴升、政府舉債的大量增加…。人類已經超越了警戒線,危機不是不可以避免,但是會越來越困難。」

    這位三十年前就憂心忡忡的環境科學家,現在已另有佛里曼來接棒了。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書摘

  • 2008-10-29【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譯者╱丘羽先、李欣容、許貴運、童一寧、黃孝如、楊舒琄、蔡菁芳、顧淑馨】

    第七章 能源匱乏

    現在,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人口使用化石燃料發電, 就已經造成如此劇烈的氣候變遷, 如果連剩下四分之一無電可用的人也加進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愈能降低太陽能、風力發電的成本, 並且讓窮人安全的取得這些科技, 不僅能消弭貧窮,還能阻止氣候變遷與空氣汙染。

     一片漆黑的非洲 怎麼知道,非洲何時才真正有脫離貧窮的機會?我的判斷標準很簡單:看到安潔莉娜.裘莉跟迦納的太陽能板合影,或參觀辛巴威的風力渦輪發電廠,就知道非洲有救了。近年來,由於裘莉等名人積極投入公益,世界開始正視非洲的苦難。

    他們特別關注貧窮與疾病的問題,也為非洲帶來迫切需要的救援物資與償債優惠。然而,非洲電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幾乎沒有人注意到。

    只要看看全球的夜間衛星照片,就會發現驚人的結果:歐洲、美洲與亞洲燈火輝煌,非洲絕大部分地區卻是一片漆黑。 對抗愛滋病、淨水、保育森林、瘧疾防治與消弭貧窮的議題都有人倡導,但「能源匱乏」的問題卻乏人問津。

    這項議題似乎沒什麼吸引力,沒有國際公益團體發聲、沒有話題性、沒有布條或頭巾來為自己定位,也沒有名人加持。大家都不想為發電廠代言,因為無論在政治上或環保上,發電廠都是眾矢之的。

    更糟的是,籌資和興建發電廠曠日廢時,而且無法立即回收成本。 事實上,能源一直是非洲最不受重視的老問題。可是,我們不禁要問,沒有足夠的供電能源,非洲可能遠離貧窮、愛滋病、不乾淨的飲用水和瘧疾嗎?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荷蘭一年的發電量是200億瓦,相當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以外非洲國家一年發電量的總和。中國的發電量每兩星期增加10億瓦,也相當於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以外非洲國家一年增加的量。

    即使各國供電量差距如此懸殊,能源匱乏的問題依然鮮少成為討論焦點。聯合國與世界各大發展組織在2000年提出的千禧年發展目標,甚至沒有納入普及電力這一項。

    這些發展目標包含在2015年前達成消除赤貧、普及國民教育等八項。但是,不先解決能源匱乏,如何消除貧窮? 「能源匱乏」(energy poverty)一詞,我最早是從太陽能電氣照明基金會(Solar Electric Light Fund, SELF.org)執行長佛瑞林(Robert Freling)口中聽到的。

    該基金會的主要任務是,為開發中國家的鄉村與偏遠地區提供太陽能電力和無線通訊設備。取得能源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就跟空氣和水一樣,佛瑞林主張,「可是,那些致力於解決發展問題的聰明人,卻經常忽略這一點。」

     在現代,缺電問題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據世界銀行估計,世界上大約有16億人沒有電,等於全球每四人就有一人無電可用。

    每晚,這16億人都在漆黑中度過。世界銀行統計指出,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以外的非洲地區,有75%的家庭、約5億5千萬人沒有接上電網。在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則有7億人沒有接上電網,約占這些國家總人口的50%、鄉村人口的90%。

    國際能源總署預估,若現狀繼續維持,到2030年,依然有14億人無電可用。

    生火煮食是缺電地區最常見的替代方法。然而,每年約有160萬人因為使用燃燒效率不高的爐具或鍋具,導致室內空氣不良而死亡。受害者多半是婦女及兒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利用生質能烹煮,已成為排名在營養不良、不安全性行為和缺乏乾淨水與衛生之後的一大死因。

    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有能源匱乏的問題?各個地方的原因不盡相同。

    某些地區是因為經濟成長飛快,加上人口爆炸,導致能源供不應求。在窮困國家,則由於石油與天然氣價格飆漲,迫使政府採取限電措施。

    還有一些地區是因為長年乾旱,使水力發電陷入癱瘓。 不過,能源短缺的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公用事業經營不善,沒有能力籌措足夠的資金來興建及營運發電廠與輸電線。這些國家長期飽受政府無能或內戰之苦,或兩者皆是,而這兩項問題往往息息相關,在非洲更是如此。

    一個國家的政府要有能力、政局要穩定,才能規劃、籌資、興建和營運成本高昂的發電廠與輸電網(這些都是長期的建設計畫)。否則,大眾便無法享受長久的供電,甚至永遠無電可用。

    不過,即使是在政府有為、政局和平的國家,發電計畫也經常停擺。有時候是因為政府不允許公用事業民營化、並收取可永續經營的合理價格,有時候則是淪為政治酬庸的工具或政治鬥爭的戰利品。

    事實上,現在非洲取得的償債優惠,主要是將停擺的發電建設貸款一筆勾銷,而停擺的原因多半是貪汙或管理不當。

    南部非洲電力聯營網(Southern African Power Pool)是由非洲南端12個國家的電力公司組成的聯盟。集團經理穆沙巴(Lawrence Musaba)向《紐約時報》表示(2007年7月29日):「我們一直缺乏發電和輸電所需的大量資金,而且無論公私部門都不願意投入。這樣的困境已持續15到20年之久。」這篇文章由我的同事懷恩斯(Michael Wines)撰寫。

    他提到,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奈及利亞的政府,在2007年4月公布的報告中指出,「國內79座電廠,只有19座能運轉??該國再生能源委員會表示,跟全盛時期相比,每日供電量掉了六成。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一年高達10億美元。」

    能源也是一種經濟商品,必須有良好的政府治理、健全的管理機構與有效的市場機制,消費者才能享受源源不絕的供電。少了可靠能源,生活各方面會受到負面影響。

    畢竟,能源是萬物運行的動力。 能源匱乏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佛瑞林解釋說:「對於村莊而言,缺乏能源,就無法定期抽取乾淨的用水、無法與外界通訊、成人識字班無法開課,學校也無法使用電腦或網路。」這只會更加深社會的不平等。

    「能源匱乏影響最大的是鄉村地區的婦女。主要原因是,她們每天都得走好幾英里的路去取飲用水和洗澡水,或者撿柴火。還在念小學的女孩常常課上到一半,就被叫去幫忙做這些日常粗活。」

    佛瑞林說,除此之外,非洲村莊地區的婦女通常負責煮飯,所以她們也是室內空氣汙染最大的受害者。點煤油燈,或在通風不良的廚房裡生火,都是造成空氣汙染的原因。還有,如果學校沒有乾淨的水,許多非洲國家的青少女在月事來的時候,就只能選擇不去上課。

    沒有電,就沒有乾淨的水可用。 能源使用與國家生產毛額息息相關。沒有電網供電的工廠,必須仰賴成本較高、汙染較嚴重的備用發電機。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非洲製造業一年平均停電56天,營業額因此損失5%到6%。至於非正規的地下經濟,一年損失甚至可能高達20%。最近世界銀行一項研究發現,取得電力可以讓孟加拉鄉村的家庭收入增加20%,連帶使貧窮率下降15%。

    另一項研究引用孟加拉的調查後指出,家裡有電可用的學童,閱讀時間多出達33%。 換句話說,開發中國家面臨的每項問題,都與能源短缺有關。教育的問題在於師資短缺與電力不足。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醫療保健問題,在於醫師不足與藥物短缺,以及缺乏醫療設備和冷藏藥物所需的電力。印度鄉村地區的失業率高,主要因為缺乏人才與資金,也沒有足夠的能源供應工廠營運。

    孟加拉農業不振,主要因為種子、肥料與農地不足,以及缺乏抽取地下水所需的能源和電力設備。 佛瑞林總結說:「能源匱乏的影響遍及生活每個面向,也讓人類在二十一世紀脫離經濟貧窮的希望完全破滅。」

    當然,鄉村與都市地區的窮苦人民,長久以來都是靠著有限的能源生存。他們燃燒木材和糞便、利用動物犁田,並且以水載舟。工業化國家電力普及後一百多年,窮人仍然仰賴傳統能源。必要時,也會採用石油和電池設備,或者使用臨時做成的電線設備接電來擴充能源。

     然而,能源匱乏的問題今非昔比。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能源匱乏的衝擊更大、傷害更深。全球暖化時,如果無電可用,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將嚴重受限,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世界變平後,如果無電可用,便無法使用電腦、手機或網路,而這些都是全球商務、教育、合作與創新的必備工具。世界日益擁擠時,如果無電可用,不太可能有機會在鄉村出人頭地,於是你可能被迫搬到孟買、上海,拉哥斯等大城市討生活,居住在已經過度擁擠的貧民區。

    現在,經濟成長更加取決於能源的有無。今日的能源帶來更豐富的知識,激發更驚人的潛力,也提供更多保障,所以,比起過去更能讓生活安定。能源匱乏不僅阻礙最弱勢的人向上發展,我們也因此錯失他們可能創造的寶貴貢獻。原因何在,我們來進一步檢視。

    能源匱乏與暖化的世界 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世界,誰是最大的受害者?首當其衝的,是那些跟造成暖化最沒有關係的人,也就是最窮的人。

    他們沒有電、沒有車、沒有發電廠,更沒有會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廠。一日靠不到兩塊錢美金生活的人口有24億,他們多半居住在鄉村,仰賴周遭的土地、森林與植物維生。

     氣候變遷專家大多認為,全球均溫升高、風生成的頻率增加、蒸發速率加快、降雨量增加,確實會導致更極端的氣候型態:某些地區會降下更猛烈的暴雨;某些地區則會發生更嚴重、更長期的乾旱。對於能源匱乏的鄉村居民而言,惡劣的天氣絕對是一場夢魘。

    暴雨增強,土壤來不及吸收雨水,會使更多雨水流入大海。因此,土壤漸漸流失,蒸發速率也隨之更快。土地開始乾涸,引發野火的機率也提高了。

    沒有電,要適應這些極端氣候,只會難上加難。由於過度開發、森林消失、人口爆炸與水質不穩定,許多鄉村貧苦地區早有供水吃緊的問題。

    如果氣候變遷導致這些地區乾旱加劇,就像非洲與南歐部分地區目前的情況,能源匱乏地區的人根本沒辦法像有電的人一樣長時間吹電扇、冷藏多一點食物和藥品,或者淨化水質。

    地下水位愈下降,窮人就更需要電力與燃料,才能從更深的井抽水。 海平面一旦大幅上升,居住在孟加拉等低窪地區的窮人,將被迫往內陸遷移。

    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則更容易受到昆蟲傳染的疾病侵襲。原因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高海拔地區,氣溫上升的速度比低地快,所以蚊子有機會把瘧疾帶到地勢更高的區域。氣溫如果持續升高,在這兩大洲內會多出好幾百萬人受瘧疾威脅。沒有能源,人民便無法藉由關窗開冷氣來躲避疫情。

    就以非洲的盧安達為例。絕大部分的鄉村地區都沒有輸電網,而石油或柴油發電的成本又日益增加。

    沒有可靠的能源,不論能源是否潔淨、價格多少,盧安達的人民如何保存疫苗、提供淨水、開電風扇或經營診所,以長期改善醫療情況呢? (能源匱乏地區的人等待取得供電之時,需要我們盡全力維護周遭的森林、珊瑚礁與其他自然棲息地。因為這些生態系可以幫助窮人在取得電力之前減緩惡劣的氣候變化。

    舉例來說,沿海的紅樹林能夠抵禦洪水與海水暴漲,保護低窪地區的居民。2004年南亞大海嘯時,珊瑚礁與紅樹林完好的地區,比被海濱飯店與養蝦池取代的地區,受到的衝擊要小。

    此外,當乾旱加劇、冰河縮小,導致水源減少時,高地森林能夠提供更穩定的水資源。生態保育甚至與瘧疾有關聯。近期研究顯示,森林消失的地區容易爆發瘧疾,因為樹木遭到砍伐留下的泥水池,正好成為病媒蚊的溫床。

    要適應氣候變遷,不僅得靠電力與防波堤,也得仰賴保育工作。) 有電可用的人,也發覺氣候變遷使得供電量減少。2006年6月,我造訪祕魯,在印加聖谷地區(Sacred Valley of the Incas)認識了朗巴利(Jos Ignacio Lambarri)。

    他擁有一座占地60公頃的農場。雖然他沒有以「全球氣候異變」形容眼前的情景,卻敘述了這些現象。

    朗巴利告訴我,他這一生都在努力栽培巨型白玉米,用的種子有25分美元硬幣那麼大。這些巨型玉米有獨特的生長條件,必須在水質、溫度、土壤與陽光都配合得宜的情況下,才能成功培育出來,主要外銷西班牙與日本。

    可是,近年來,他開始注意到一些變化:「水位開始下降,氣溫漸漸升高。」結果,玉米種子長得不像往年一樣大,新的害蟲出現,自古印加時期就存在的梯田,也開始缺乏灌溉水源。他還發現,山上那條從小就有的雪線正在後退。

    他說:「我告訴我太太,山上的雪全部消失的那一天,我們就要搬出山谷。」 世界各地的農人都和朗巴利一樣,必須仰賴冰河融水灌溉農地和維持水力發電水壩的運作。然而,隨著氣溫上升、冬季縮短,冰河的融雪量漸漸減少。水荒開始引發衝突。

    朗巴利告訴我,他和其他農人每年都會開會決定如何分配水資源。現在,「開會氣氛一年比一年火爆,因為土地一樣多,但可以分配的水卻變少了。」

    我跟物理學家兼氣候專家羅姆提到這件事時,他回答我:「英文的對手『rival』這個字,最早是指使用同一條河的人。你去查查字典。」

    我查了。《韋氏大字典》的解釋是:「拉丁文rivalis原意:與另外一人共用河流的人。」 如果全球暖化真的朝預測的方向發展,這個世界將多出很多「對手」。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